[33] Zhong Mei, Gao shiqiu。 Characterization of char from high temperature fluidized bed coal pyrolysis in complex atmospheres。PARTICUOLOGY, 2016, 25;59-67。
[34] 赵勇, 王艾青。 浅谈煤转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 洁净煤技术, 2008, 14(5):43-47。
[35] 崔银萍, 秦玲丽, 等。 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煤化工, 2007, 35(2):10-15。
[36] 张国生, 梁坤, 等。 油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定位[J]。 国际石油经济, 2014, 22(4):9-16。
[37] 岑可法.中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废钢铁,2006(2);4—13.
[38] 田帅。 国内外褐煤热解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7):74-74。
[39] 胡源, 冯立斌。 我国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的发展概况[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3, 29(2):63-66。
[40] 郭树才.煤和油页岩新法干馏技术一LR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法[J].煤炭化工设计,1986(4):59—71.
[41] 朱国防, 吴善洪。 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实现热,电,燃气“三联产”的工艺研究[J]。 山东电力技术, 1998(3):19-23。
[42] Tomeczek J,Gils.Volatiles release and porosity evolution during high pressure coal pyrolysis [J].Fuel,2003,82:285-292.
[43] Liu G S,Niksa S.Coal conversion submodels for design applications at elevated pressures.Part II.Char gasification [J].Progress in Energy,and Combustion Science,2004,30:679-717。
[44] 段伦博, 赵长遂, 等。 不同热解气氛煤焦结构及燃烧反应性[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9(5):988-991。
[45] 钟梅, 马凤云。 不同气氛下煤连续热解产物的分配规律及产品品质分析[J]。 燃料化学学报, 2013, 41(12):1427-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