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观:“五代而宋,奔驰崩溃” 18
第二节 《衍极》之“极” 20
一、中和观:“极为中之至” 20
二、崇古观:“今古虽殊,其理则一” 22
三、人品观:“书字如其为人” 26
第四章 郑枃对“书统”观的继承与影响 28
第一节 “承前”:以朱熹为代表的书法传统主张 28
第二节 “启后”:项穆“书统”理论的完成 30
第五章 郑枃书法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和不足之处 32
第一节 郑枃书法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 32
第二节 郑枃书法美学思想的不足之处 33
参考文献 35
附录: 37
引言
一、论文选题意义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众多门类中,书法是最集中而又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样式之一。书法艺术源于对汉字的书写,跨越了实用的藩篱,作为一门艺术是中国所特有的,它有着近8500年的古老历史渊源,与中国艺术精神息息相通,融入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书法是中国民族特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它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特种艺术。”1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自古以来便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若是仅仅通过欣赏前人的书法作品,我们很难感受到作品所内涵的艺术精神,这时便需要书论文字的帮助我们进行理解。在中国古代书论中,儒家正统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儒家哲学作为理论支撑的书论作品,从书法的社会价值出发,希望书法能够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以儒家“中和”思想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确立书法的“正统”,树立书品与人品“尽美矣,又尽善也”3的审美楷模,将书法作为规范人们人品道德的工具,赋予书法以人格意义。
除此之外,道家哲学对于书法理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4道家崇尚自然之道,而反对过度的修饰、雕琢,而书法应是“道”的外化和体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5为了使作品达到自然之道的要求,就要做到“散”,使自己排除主观欲念的束缚,老子将此称为“玄鉴”,庄子则称之为“心斋”、“坐忘”,正如杜甫笔下的张长史“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窦冀笔下的藏真和尚“忽然大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那般洒脱。
《衍极》是郑枃于元泰定年间撰写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是继朱熹以来,又以为以儒家正统思想讨论书学观点的集大成者。在元代,书画题跋成为时尚,很多书论主张都是以题跋的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赵孟頫甚至数次题跋于自己所临《禊帖》后,也就是现在为人所熟知的火烧本《兰亭十三跋》,由此可见,元代书论多为短篇,而像《衍极并注》这样洋洋洒洒四万余字的鸿篇巨制,并且以作注的方法所作的书论作品,在整个书法理论史上也是极少见到的,是元代书论史上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