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研究现状
侯引绪(2017) 提出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工学结合”的组织形式,为了有效的培养符合需求的科学技术人才,就需要高校将教学贴近实际生产状况,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姚建设(2015)以针对对俄专门贸易人才的教育培养为例,提出了学校课程目标必须与实际需求目标统一,用市场环境来指导专业设立,将特定人才的与普通学生培养区分,通过企业合作等方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定期对教学成果做科学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张伟(2016)总结发现日本技术科技大学在招生方式上均从有一定理工科目基础的学生中录取,注重学生相关专业复合及务实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以此培养工程专项技术人才。刘海波(2016)提出了中国应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育模式,将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专业设置具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导向和应用性特点,利用在企业﹑产业集群的周边建学校的方式,增强企业与学校交流,并针对所在地的支柱产业进行强项专业设置,学校不应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更该侧重能力的综合,以此更好的为国内企业科技研发产业服务。姚伊忱(2017)提出在“科技双创”背景下,要将创业教学引入教育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统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戴金辉(2017)利用熵权法、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发现2005—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协调度逐年增加,教育发展衡量标准与科技发展衡量结果的协调发展指数均高于1,并且平均来看,每年增长率达到了9。72%,协调发展度呈良性发展。费黎艳(2015)提出在科创中心的建成过程中,高校对于人才产出的重要影响。高校特别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组织.相应承担着基础性的人才培养功能。必须通过创新高校基层组织工作理念、队伍建设、活动方式、工作载体等,创新匹配新的人才链为上海科创中心人才提供指导和保障。
2、 国外研究现状
Gilmore,Abigail1;Comunian, Roberta2(2016)提出澳大利亚通过对学生收费政策与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耦合,增加数字和事实上的开放专业课程,以此强调毕业生技能。高等教育应立足教育学和技能专业实践之间的交叉点,定位这些转变作为工作的新亮点。而探索创新的毕业生也认为他们受教育的技能可以充分创造价值,他们的工作报告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L Woolgar,A Nagata,K Hasegawa(2008)研究发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使用开发培训来提高员工生产力的必要性,经验与培训长度具有重要的塑造性能。虽然校企合作对人才技能、资质培养在近10年得到越来越多认同,并使得在国内开设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在职研修课程,但是通过对比与英国的技术转移人员就业经验与职业技能,他们指出虽然两国都扩大此类人员课程范围基础,但是相比之下在日本几乎没有一个专业的训练去更好的强化锻炼他们的实践技能。Prettner, Klaus1;Strulik, Holger(2016)认为孩子的数量和教育水平会对人口的增长存在负面影响,而对科技、贸易发展,经济繁荣存在积极的影响。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一个教育投资程度较低的国家只能更多的从国外进口货物,并寻求利用世界其他地方发展的创新优势。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各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通过上海科技贸易中心及人才稀缺问题现状,来说明立题背景意义。 上海科技贸易教育培训制度的国际差距研究+SWOT分析(4):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9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