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细胞毒性的测试 9
2。3。5 抗癌效果的测试 10
3 结果与讨论 11
3。1 SiO2 的基础理化性能表征 11
3。1。1 表面形貌分析 11
3。1。2 FT-IR 分析 14
3。1。3 接触角分析 15
3。1。4 粒径分析 16
3。1。5 Zeta 分析 16
3。1。6 BET 氮气吸附分析 17
3。2 微球 DOX 载药情况分析 18
3。2。1 DOX 标准曲线的绘制 19
3。2。2 DOX 体外释放分析 19
3。3 细胞毒性分析 20
3。4 抗癌效果分析 21
4 结论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现如今,随着纳米技术不断地发展,纳米药物载体的优势已经特别明显,尤其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优势极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纳米载体下的药物能够有效地运输到靶组织或靶细胞,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时间,提高其循环的可行性,来减少药物在运输过程中因其他因素等原因而造成的活性缺失等状况。无机纳米材料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材料,近年来,其在药物运输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受到了高度重视[1]。在药物缓控释的研究范畴内,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因其表面的微孔分布和内部的孔道交错,使其担载药物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重视。介孔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药物载体,具有很多优点如:粒径可以控制、内部和外部表面的介孔孔径可调、易被细胞吞噬、无明显性的细胞毒性、粒子表面积大、孔道容量大以及载药量大等优点。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介孔二氧化硅还适用于环境响应性药物释放载体,可以通过环境响应变化来刺激药物的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并且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对癌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材料表面的高活性,导致纳米颗粒极易发生团聚,从而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严重阻碍了材料功能体现。因此,人们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强它们的性能。通常情况下,选用无毒的表面活性剂或大分子来完成改性,旨在通过表面活性剂或大分子对纳米材料进行包裹,以表面电荷或大分子的空间位阻效应稳定纳米颗粒,防止团聚的发生[3]。
1。2 纳米药物载体的优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纳米技术蓬勃发展,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民用医疗等领域。研究表明,与传统药物有所不同,纳米药物载体体积小(一般将小于1μm的颗粒定义为纳米),可透过毛细血管快速渗透进病灶组织,也可避免其被巨噬细胞吞噬的危险,从而可以存在人体内,保持较长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对纳米药物的载体的表面修饰,赋予其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差异性环境响应的功能,如温敏性、pH值敏感性等,这些特殊的功能已经被研究人员用在药物的缓控释设计上;药物的缓控释能力,可防止血液中出现药物浓度突然增高的现象,从而降低药物的毒性,也可避免血液中药物浓度很低的情况,从而保证药物的药效,也就是说纳米药物载体可以有效的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减小药物对人体不必要的损伤。目前,对于抗癌药物、蛋白质、多肽等的靶向给药系统,纳米药物载体都显示了其很大的作用,而且纳米药物载体在生物和医药领域方面的许多研究都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