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危机决策存在的问题
1。决策者危机意识淡薄、决策能力薄弱
危机决策者必须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危机问题,要在和平时期就抱着能够随时应对危机的心态,提前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不仅要在心理上甚至要在物质上做好对抗危机的准备,预期或提出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以防止在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而遭受无法挽回的失败。②
作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他们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认为危机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缺乏一种未雨绸缪的精神,没有提前预防危机的意识。因此这种心态的存在,危机对于我们来说,似乎一直都是突如其来的,总是能够令决策者措手不及,事实上有些危机是可以提前预见或提前预防的。以2008年南方雪灾为例,突如其来的雪灾令南方大部分地区停电,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给很多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地方政府缺乏危机意识,认为极端的冰雪天气只属于北方,在南方是很罕见的。然而罕见不等于不会发生,相反的,罕见意味着一定会发生,只是发生的时间可能难以预测。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充分重视这一点,做到未雨绸缪,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的情况考虑到电路设施建设之中,或者能够提前想到在此类型极端天气下,如何应对有可能造成的停电情况。如此一来便能够缩短停电的时间,甚至是避免停电情况的发生。
此外,决策者决策水平与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危机情境中要想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需要决策者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以“8。12”天津港爆炸案为例,第一次爆炸发生后,决策者在信息极度有限,甚至不知道仓库内存放的是何种物质,以及该物质能否直接用水来扑灭火情的情况下,贸然下达了消防救灾指令,最终导致了二次爆炸的发生,造成了更为严重了生命、财产损失。
2。危机决策机构不完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没有正式的危机管理协调机构,此前公共危机的管理工作一直由与危机性质相关的有关部门分别管理。每次要等到危机发生以后,国家才会成立临时的指挥机构来应对危机。直到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国家才意识到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定了国家和地方的危机管理机构及运作体制。危机决策机构不健全,会对危机决策产生的过程造成很大限制,不利于决策主体在短时间内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1)决策中枢系统存在缺陷
科学合理的中枢系统能够做到在危机爆发时,利用较短时间协调组织并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但我国目前应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往往是采取组织临时的指挥中心的方法,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均得不到保障。即使是已经组建的基层政府部门下属的危机管理办公室,很多只是值班室性质的办事机构,根本不具备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各决策机构之间时常会出现跨部门、跨地域的合作,经常会出现沟通不畅、工作交接困难、甚至是互相推诿等情况。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以北川县受灾最为严重,安县与北川县相邻,却并没有及时为北川县提供救援帮助。究其原因,竟然是是受我国的危机管理体制,安县要进驻北川县进行支援行动,中间必须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和程序,安县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机,这一情况充分说明了完善的决策中枢系统的重要性。
(2)危机决策信息系统不够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