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转移
梯度转移理论,是由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演变而来。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尤其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假如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那么该区域则有发展潜力,就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于海霞,徐哲根。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上流失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0,(11): P90。]一个新行业或者一个新技术刚出现时是属于梯度较高的地区的,但是时间长了,这些新行业或者新技术都会朝着梯度较低的区域转变,从而出现“工业区位向下渗透现象”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已经不仅仅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始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积极出台各种招商引资的政策,许多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以及工厂,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打破了人们过去大量集中去长三角、珠三角寻找工作的流向,中西部地区的人求职就业的选择渠道大大增多,人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在家乡本地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这就导致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一线员工的流失和短缺。
2。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显现
收入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而劳动者减少劳动时间仍然可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时,劳动者就会倾向于减少工作,增加休息时间,因为当工资率上升后,劳动者付出比以前少的工作时间还是可以获得同样高的工资,那么劳动者当然不会去主动增加劳动量。劳动供给具有特殊的规律性,通常来说,一开始工资增加时劳动供给也会增加,但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劳动供给反而会随之减少。[徐斌华,余晓潭。劳动力短缺时期劳动密集型企业出路何在[J]。商场现代化,2008,(28): P119。]劳动的供需均衡取决于企业与就业人员的双向选择,对与企业来说,购买劳动力时会遵循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而对于求职就业人员来讲,付出劳动力时会遵循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的员工大部分都是90后,从小成长条件就比较好,对生活和收入的要求比较高,很容易受到收入效应的影响导致企业劳动力的缺失,此外还有别的因素的作用,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容易出现员工流失。
(二)企业内部主要原因分析
1。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把员工个体当作是企业最主要的资源和最重要的工作对象,在进行各项管理活动时要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基础。企业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把员工看成赚钱的“工具”,要把员工当作是企业的一份子,员工需要依靠企业来获得收入得以生存,企业更是依靠员工的生产制造来创造利润实现绩效目标,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一起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企业在制定企业的管理规则以及管理措施时,只是把员工当作是下属、打工者,把自己当作是主人,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划了明显的分界线,而未完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员工的管理没有投入一定的感情,只讲制度,这就导致员工没有把自己当作是是企业的主人翁,仅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对企业没有太多的情感,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一线员工的流失。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