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1:我发现我觉得纳兰是那么的想回到他的故园,可是他现在身在征途上,他的心永 远在故园!
师:这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呐,曹营指什么,你用那个词来说,曹营指? 生 1:征途。
师:征途,是指什么? 生 1:故园。
师:没错,是指故园,此时此刻的纳兰,身在曹营心在汉。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 2:我还发现了纳兰在长征时不仅带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还带着很长很长的对家乡 的思念!
师:听到了吗,说的多好啊。不仅要走很长很长的路,这一路上还带着对家乡很长很长 的思念,说的多好啊。好,这是他发现的,还有谁发现了?
生 3:我从中发现了纳兰的心是在家乡,但是他在征途的路上,他已经不能再折返到家 乡,所以他只能用心来思念家乡,不能用行动来为他的父母做事情。
师:是啊,说的多好,这叫身不由己啊。谁还发现了?文献综述
生 4:我发现了一颗深沉的赤子之心。他非常怀念自己的故乡,却不能回到那里,他的 思念很深沉。
师:好!她从身和心的分离当中,读出了有一颗赤子之心,在深沉的跳动。真好! 这段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课堂评价“这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呐”、
“听到了吗,说的多好啊。不仅要走很长很长的路,这一路上还带着对家乡很长很长的思念”、 “ 是啊,说的多好,这叫身不由己啊”、“好!她从身和心的分离当中,读出了有一颗赤 子之心,在深沉的跳动”……一层一层地推进,一层一层地深入指导学生对纳兰的思乡情的 感受和体味,而这一阶段的教学正是在教师完成“纳兰身在征途”这一教学建构的基础上完 成的。通过一系列的“身在哪”的猜想,教师用课堂评价来引导着同学依据情境创想,并让 回答问题的同学暂时站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课堂评价。本来“让学生站 着”并不完全是一种评价性认识,但是教师之后用“站着的学生形成了一条曲曲折折、坎坎 坷坷的路”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征途的漫长和劳累,这一评价性认识使学生对“身在征途”的 一系列教学活动体会的更加真切,教师的课堂评价给予了教学行为意义,形成了一种教学事 实。从而和“纳兰心在故园”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推动了课的展开,让课走向了高潮“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