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开始前搜集、整理大量的与微课相关的文献及初中科学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献,为下一部研究做准备。
(2)内容分析法:分析搜集到的文献,归纳总结微课的特征和设计要求,且针对初中科学内容做教材分析及初中生的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需求,做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3)开发研究法:根据前期分析确定的教学需求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形成微课原型,依据原型做进一步开发,并做出阶段性评价。
2。微课的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在国内,自2011年胡铁生教授提出“微课”以来,对微课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随着微课的不断深入,对微课的理论研究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不少教育技术学界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微课的相关定义并给予解释。论文网
2011年,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教授正式提出“微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首次提出微课概念,胡铁生教授侧重于微课是以视频为主的新型教学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胡铁生教授于2012年提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新的概念界定主要提出了完整微课还需包含与之相配的其他资源,而不仅只有微视频,另外还关注了微课的应用环境。2013年胡铁生教授对微课的概念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强调的是视频型的在线网络课程,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对“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强调微课的表现形式和应用目的。
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黎加厚教授对微课的时间长度做了一个限定,其文章中说明微课程除视频外,还可以是录音、PPT、文本等形式,并包括学习清单和学习活动的安排。
除此,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时指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主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强调了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及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郑小军老师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强调微课是为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学习资源包。吴秉健老师认为:微课是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自主学习的动态演示过程(可附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和小测验等),而且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维基(wiki)资源分享内容。 引入了“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