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三种朗读的概念,可以发现界定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朗读、诵读、朗诵概念间的划分并不明晰,在此有必要加以分辨:朗读强调的是清晰响亮且语义完整地把文章念出来;而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一般针对特别能读出节奏、韵律的文学作品,并且诵读的要求比朗读更高,是富有声韵和感情的朗读;而朗诵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是指在脱稿的前提下,声情并茂的表演。如果说朗读是海底的礁石,那诵读就是礁石上卷起的波浪,而朗诵是波浪汇聚成的巨浪。因此,朗读是朗读教学的根基,重在解义;诵读是第二层次,是教学情感的流露;朗诵则为朗读教学的最高层次,重在以声传情。

本研究中的朗读主要是指第一层次的朗读:因为第二层次的诵读比较适合有韵律的古诗文教学,而下面的课例并不属于该类型,所以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此外,最高层次的朗诵除了声音和情感的投入,还需要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这对于中高年段的小学生来说还是要求过高。但是作为教师依然要明确朗读教学中的层次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文体和教学目标进行有阶梯的朗读训练。

说到朗读教学,其实就是在朗读中教学,在反复出声的朗读中进行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凡是课堂中涉及到的朗读都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可以用来纠正字音,也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里的内容,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体悟文章中蕴藏的情感。文献综述

  (二)课标中的朗读要求

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明确规定,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

第一学段(1至2年级) 第二学段(3至4年级) 第三学段(5至6年级)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低年段只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中年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了高年段则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到“能”是一个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过程,由此看出,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科学性。

同时,各年段都意在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接触陌生的课文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正确地读,具体来说包括“用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尽量不读错别字,不添字、掉字”;其次再是流利地读,要求“通顺连贯,不破读,不重复读,不唱读”,尽可能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最后才是有感情地读,即关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的控制,能把文本中蕴藏的情感表达出来”。

上一篇:中年级聋生日记句法偏误研究
下一篇: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校关系研究小学生家庭作业家长签字现象为例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与...

浅谈英语中的间接否定

移动学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生操行评语中的问题和消解对策

幼儿教师眼中的好科学绘本访谈研究

家庭寄养过程中的社会工...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量词选取初探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工作過程的内科护理示范...

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粘膜...

进销存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探讨社区养老的援助方法

股利政策与融资决策联动行为的实证研究

测名字大全免费测名字打...

自动机供弹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当代语境下农民文艺生活现状调查

家具展对上海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