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主体“去中心化”

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渠道》中提出把关人理论,在传统媒体时代,内容传播具有可控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缺席,致使网络流言横行。正如卡斯·桑斯坦所认为的那样,当一种观点被置于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上时,观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而人们在处理信息中会存在偏颇吸收的现象,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被误导。以往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也是“把关人”的角色,在信息传导、获取、使用、创新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第一报道权和第一解释权”已经不仅仅属于教育主体了,大学生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说是处于对等的关系中,甚至是摆脱教育主体传播自己所热衷的价值观念,教育主体趋于边缘化,尊严感、价值感被稀释,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效果不尽人意。

(二)教育客体“紊乱化”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接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具有客体性。媒体的无界传播,极度自由化、虚拟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理性辨别能力不强,在不良信息面前价值观受到冲击,进入到思想迷茫期,容易在新媒体环境中形成文化取向紊乱、心理机制错乱的不良局面,甚至会质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除了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外,新媒体通过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进而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在生活方面,微博、微信、QQ、订外卖、淘宝等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这种生活方式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比如人际交往、亚健康和代际间共同话题减少等问题;在学习方面,新媒体的便利性、共享性等使得大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及时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与各专业老师沟通自己的学习上或生活上的困惑等,但是,这也容易滋养惰性,减少大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热情,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心理方面,新媒体环境给了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大学生心智开发,释放压力、宣泄不良情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然而,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极易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上网时间过长导致精神不济,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教育介体“多样化”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时的思想信息内容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分为物质介体与精神介体、直接介体与间接介体、传统介体与现代介体[10],比如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红色旅游胜地的建设,思想政治课,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开设,复兴之路等政论片的播放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现代介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充分发挥各种教育介体的作用,采用多种途径,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内容解析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新媒体环境中的大学生亲子互动特征

自媒体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引导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新课标下苏教版与人教版...

基于专业特征的大学生创...

幼儿园中使用多媒体进行...

铁路监控视频的超分辨率技术研究

中國民主政团同盟”转变...

中学生篮球中距离跳投技术调查问卷表

浅析当代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關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探索【2354字】

java基于图片对比的失踪儿童搜寻系统设计

我国公务员晋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05例体检人群血脂与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

《鱼儿佛》研究

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红十字的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