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语文课前导入的现状
一个成功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其愉快地在知识的天空中徜徉,从而品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前导入为一节成功课堂的完成奠定基础,有其存在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教师都认识了这一点,把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当作实施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导入的“高强度”功能是否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了呢?现阶段的导入环节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一)关联性不强
导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因此导语的知识性是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忽视的。无论哪一学科的教材,从其编写体系上来看,各个部分之间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导语具有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能,为新旧知识的过渡缔结纽带,使新旧知识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在设计导入时,必须与随后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其“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的功能,将导入这一环节形式化,没有做到紧扣文章中心,把握文章主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但如果导入与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没有关联,即便是再有趣、再别致,也只能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一个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方向。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后,学生仍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去注意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以至于在之后教师要花费较大的努力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再牵回到教学上来,那么,这样的课前导入恐怕达到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用声音、色彩齐备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入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画面次第展开:一条小溪流从遥远的山谷中蜿蜒而来,几只小鸭在水面上静静地游。小溪的两岸,是稀疏排列着的老柳树,枝条稀疏,正有微黄的嫩芽泛出…… 学生看得饶有兴,老师在一系列铺垫之后问“昨天布置大家预习了《春》,同学们比较一下,朱自清用优美的文字所呈现的春景与我们刚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春景,哪一个更让你向往呢?”学生意见不一,较多的声音说的是画面上的春景更美。老师当即愣在那儿,不知如何接茬,如何顺势导入新课。
- 上一篇:我国乡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 下一篇:关于小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
-
-
-
-
-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