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明的红萝卜》中一开始莫言就用“公社”、“生产队”等字眼向我们透露了故事的时代背景,那就是上世纪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让人刻骨铭心。所以在这篇小说里,莫言小心翼翼的描写着潜在历史,并没有直截了当的向读者描述历史生活。对于当时的社会描写都是轻轻一点而过,并没有花大量的笔墨去铺设。刘副主任对黑孩的到来表示不满,一脸嫌弃,表现出一副很不乐意的样子。小石匠帮黑孩说话时讲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嘛,人人都要吃饭。黑孩家三代贫农, 社会主义不管他谁管他?何况他没有亲娘跟着后娘过日子,亲爹鬼迷心窍下了关东,一去三年没个影,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不知是被熊瞎子舔了,还是被狼崽子啖了。你的阶级感情哪儿去了?”[2]p51这无形中透露的社会现状,注定了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大家称呼为“黑孩”的男孩,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指出,“话语并非单纯‘能说’,更意着有权力说,即有权力通过语言来运用自己的权力。”[3]这个沉默不语的黑孩,选择了沉默,他面临的将是怎样的命运?折磨、打骂、自虐使得黑孩遍体鳞伤。他小鸡似的胸脯;他永远赤着的脚;他那条又肥又长的大裤头子;他腿上的闪亮的小疤点,他脊梁上的大疤痢等等都是时代造就的,疼痛却又无奈。
“荒凉是萧红生命的底色。”[4]所以她笔下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呼兰河小镇也是荒凉的,文化也是萧瑟的。物质文化的贫乏落后,使得封建帝制已被推翻的许多年后,这个闭塞落后的小镇,依旧遭受着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毒害,无法自拔。这个不懂规矩却又必须学起规矩的团圆媳妇深受其害。从婆婆的千方百计的毒打折磨,到热心邻居的奇怪偏方,再到云游真人的鼎力相救,周围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帮助小团圆媳妇,不遗余力的打造一个符合礼教,符合规矩的真正的“团圆媳妇”。他们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使他们看不惯这个个头高点,一顿吃三碗饭,走的风快,不知害羞的小团圆媳妇。周三奶奶的吃一个全毛鸡法,西院杨老太太的猪肉黄连法,谷草人,纸人,抽贴儿,当众洗澡等无奇不用。这些受封建迷信毒害深重的呼兰河小镇的人们,愚昧无知,最终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被所谓的规矩活生生葬送了。
黑孩和小团圆媳妇正中下怀,成为所处时代的祭奠品。时代背景塑造了两人的艺术形象,同样也成了无声硝烟中的牺牲品。
二、不同的反抗方式
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性格,同为孩子的他们在遭受生活的折磨论文网,面临压迫屈辱时,他们的态度,反抗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一)无名黑孩之反抗
“黑孩是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受尽屈辱,却无人诉说。” [5]黑孩受尽了折磨,面对后娘的毒打,成人世界的欺辱,他自始至终没有张口说一个字,不要以为黑孩就那么轻易的妥协,细细的读文本,笔者发现黑孩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悄悄反抗着,有时却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黑孩反抗的方式是独特的,闭上了嘴巴,他用眼神反抗着:
面对公社队长冷冷的质疑,不屑一顾的眼神,他只是用两只又黑又亮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队长看。刚来就得到菊子姑娘的亲切询问,这是黑孩从未体验过的,可能是本能的警觉,因为他不知道是不是“威胁”,有没有敌意,一时不知所措。在黑孩被分配去铁匠炉拉风匣,菊子姑娘看到烟熏火燎的环境,黑孩下唇流了血,担心黑孩瘦弱的身体受不了,心疼黑孩要带他去砸石子,可能会轻松点。黑孩这时竟然“恨恨地盯了她一眼”,“狠狠地咬了一口”面对善良美丽的菊子姑娘,唯一带给他温暖和爱的人,也同样倔强地反抗,毫不留情。当本就对黑孩不满意的刘副主任因黑孩砸破了手要撵他走时,黑孩再次以求援的眼神获得留下来的机会,与其说是“求援”不如看做眼神反抗的再次成功。老铁匠请假回家后小铁匠成了一洞之主,变得趾高气昂,洋洋得意。黑孩并没有畏惧什么,对这个夜郎自大自称掌握了老铁匠的所有绝活的小铁匠,黑孩瞪着眼,懒洋洋地生起火来。小铁匠烧制的钻子,石匠们怨声连连,对他的手艺并不买账,小石匠气的呼呼地吐闷气,而这时黑孩呢,“嘴角上漾出两道纹来”“无精打采地拉着风箱,动作一下比一下迟缓”[2]p63眼中充满了鄙视和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