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缺少达成情感教育目标的具体方法
首先,缺少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标”指出:各个学段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也就说,首先你要先理解文章大意,这样才能读起来朗朗上口,其次在读的过程中要带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所产生的情感,语调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反复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有个人朗读、男、女生对比朗读;默读、诵读等等,朗读的方法不同,其达成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14]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只重视声调不重视情感,只求形式不求实效,这些都导致学生不懂得如何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朗读的机会少之又少。
其次,缺少词语的提炼。小学阶段主要以识字、积累为主,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的通篇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挖掘、理解、探讨,从而体会文章主旨。例如:在新民小学课堂观课时,一位教师在《黄山奇石》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采用指导朗读。先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文中重点的词语、字――“陡峭、抱、蹲、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朗读的时候加重语气,朗读完以后,回答什么是“陡峭”?(生看图回答)猴子在干什么?(生答:观海)什么是“观”?(生答)和“观”意思相近的词在文中是哪句话?(生读)什么是望?什么看?(师表演示范)“望”能不能换成“看”?(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对课文中需要重点理解的字、词进行朗读、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猴子观海”的乐趣。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让做好课前预习,不会、不懂的词语查字典。需要重点分析、理解的词语、成语只是单纯的记忆就可以了。论文网
(三)教学过于功利性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由一片片优美的范文组成,这一篇篇精选的文章中,饱含了作者的情感、思想,课本中的插画和每个单元的设置都有它的教育目的性。笔者通过翻阅小学1-6年的语文课本,总结出,教材按类型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第一学段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没有略、选课文,从第二学段开始增设。根据内容,分别针对3-6年级的教材中的课文总篇目数、略选篇目数,以及他们之间所占比例数,绘制以下表格:
表1 3-6年级语文教材阅读类型统计表
年级 总篇目数 略读、选读篇目数 略、选占总篇百分比
三年级上册 40 16 40。0%
三年级下册 40 16 40。0%
四年级上册 40 22 55。0%
四年级下册 40 23 58。0%
五年级上册 32 22 69。0%
五年级下册 37 17 46。0%
六年级上册 36 22 61。0%
六年级下册 2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