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水稻黄叶突变体yl2的形态学分析
2.2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叶绿素含量差异
2.3 YL2基因的定位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言
水稻(Oryza sativa L.)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1/2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还是单子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物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对作物产量有重要影响。其中叶绿体是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素复合蛋白附着的主要部位,叶绿体发育受到影响会引起植物体内光合色素的含量发生变化,导致叶色变化。叶色突变在植物中较为常见且易观察,研究始于19世纪30年代,研究者们发现叶色突变与叶绿素的合成及降解、叶绿体的形态结构组成和生理状态等异常相关。由于叶色突变大都起始于苗期,因此研究人员常依据突变体苗期表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白化、黄化、浅绿、条纹和斑点[1]五大类。在水稻中,叶色突变体是一类表型明显、易于观察的突变体,除少数突变体在成株期才开始出现表型外,大部分突变体在苗期就有明显表型,因此许多叶色突变体作为标记性状,用于良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为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2]。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迄今为止,150多个叶色突变体基因被定位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至少有53个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被克隆[3-5]。
本研究在籼稻恢复系品种蜀恢中分离得到一个黄叶突变体yl2,yl2在整个生长时期表现为叶片黄化,叶绿素含量下降,荧光参数异常,叶绿体结构发育不完全等表型。我们进一步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成功获得了yl2的突变基因,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非编码区第731位碱基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导致产生57个核苷酸错误剪切,造成蛋白翻译时19个氨基酸的缺失和一个氨基酸的变异,同时导致YL2基因在突变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通过甲基苯磺酸(EMS)诱变籼稻恢复系品种蜀恢得到黄叶突变体yl2,并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配组,获得稳定遗传的F2代。突变体、亲本材料蜀恢和对照材料日本晴均来自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温室中供试材料采取营养液水培法,田间试验供试材料种植于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常规肥水管理。
1.2实验试剂
2×Taq Mix购自上海近岸科技有限公司;LA Taq、10×LA buffer、dNTP购自Takara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PCR扩增所用引物由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实验所涉及到的其他常规试剂及药品由北京鼎国和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
1.3 实验方法
1.3.1水稻叶绿素含量测定
本研究采取丙酮乙醇混合法提取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提取液中丙酮、乙醇和水按照4.5:4.5:1体积比新鲜配制使用。不同生长时期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材料yl2,选取同一部位的叶片,剪碎,取样0.05g加入20ml提取液,黑暗条件下浸提24h,期间轻微震荡3次,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浸提液在645nm和663nm波长下的吸光值。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不同光合色素的计算公式如下:
Chla=12.7D663—2.59D645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