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日本和韩国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培育冰菜,在国内仅在云南、青岛及西安等地有规模化的种植。而关于冰草组织培养的报道较少,对冰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外土耕栽培和水耕栽培上,且仅有张洪磊,刘孟霞、黄渊军、Agarie S等人对冰草特性和种植技术进行过介绍和概括。在对冰草的培育工作中,室外播种育苗受外界环境因素及取材影响甚大,而组织培养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节约土地,便于集约化管理和工厂化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少,可在短期内快速获得大量生长均匀、遗传性状相同的健壮苗木等[6-8]。但因为对冰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很少,所以在所查阅的涉及冰草组织培养的文献中,都存在增殖继代生长慢、时间长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冰草的优良特点,故日后必将有更多的人对冰草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也将为扩大加快冰草繁殖、进一步建立冰草遗传再生体系和工厂化育苗、冰草的杂交育种、冰草新品种的培育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对冰草快速繁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非洲冰草种子

1。2试验方法

1。2。1 冰草种子的消毒

取适量冰草种子,在超净台上用75% 的酒精浸泡35 s,用无菌水漂洗3次,转入0。1%升汞溶液中灭菌不同时间,分别为1min,1min30s,2min,用无菌水漂洗3~4 次。

1。2。2冰草种子育苗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为2。0mM CaCl2、1。5mM MgSO4、1。0mM KH2PO4、MS铁盐、MS微量元素、6%琼脂粉,添加0 mmol/L至4。0 mmol/L的KNO3,设计5 个浓度梯度。pH 5。8,121℃,0。1~0。15 MPa条件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具体KNO3浓度梯度如下:

1号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0 mmol/L KNO3

2号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1。0 mmol/L KNO3

3号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2。0 mmol/L KNO3

4号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4。0 mmol/L KNO3

1。2。3接种

在超净台上,将消毒过的冰草种子均匀接入四种不同的种子萌发培养基,每瓶接种10粒种子,每种培养基接种15瓶。培养温度25 ℃,先暗培养两天,之后进行光培养,每天光照14 h,光照强度1500~2 000 lx。然后定期的观察、测量,统计污染率、萌发率、幼苗株高。文献综述

1。2。4组织培养

继代增殖分化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1/2MS,20g/L糖,6g/L琼脂粉,添加不同浓度、不同浓度配比的激素,pH 5。8,121℃,0。1~0。15 MPa条件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

1号培养基基本培养基+0。25mg/L BA

2号培养基基本培养基+0。50mg/L BA

3号培养基基本培养基+1。00mg/L BA

4号培养基基本培养基+0。25mg/L BA+0。5mg/L NAA

5号培养基基本培养基+0。5mg/L BA+0。5mg/L NAA

6号培养基基本培养基+1。0mg/L BA+0。5mg/L NAA

种子萌发培养15d后,在无菌条件下,将生长发育良好幼苗的顶芽与下胚轴分离,分别将其接入不同的继代增殖分化培养基。顶芽接入1-3号继代增殖分化培养基培养基,下胚轴切段接入4-6号培养基,每瓶接种6个外植体,顶芽每种分化培养基接种30瓶,见光培养,下胚轴每种分化培养基接种15瓶,且下胚轴切成2㎝左右大小并避光培养。在培养20d、35d时,1-3号培养基记录苗高、丛生芽数、玻璃化率,4-6号培养基记录愈伤组织形成率、愈伤组织生长状况。

1。3。5愈伤组织的形成和顶芽增殖

激素、营养对冰草芽增殖及玻璃化的影响

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MS培养基的铁盐、微量元素和有机物,10。0mM KNO3,2。0mM CaCl2,1。5mM MgSO4·7H2O,1。0mM KH2PO4,蔗糖20g/L,琼脂6g/L,添加不同浓度的6-BA,pH 5。8,121℃,0。1~0。15 MPa条件下高温、高压灭菌20 min,用透气的塑料瓶分装。

上一篇:葛根素抑制A549细胞迁移研究
下一篇: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腌制工艺对腌制蔬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光对蔬菜自发气调贮藏特性的影响

淮安特色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

剩余块茎类蔬菜过夜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研究

有机肥减量对土壤重金属...

生花腌制蔬菜细菌多样性及其安全性研究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