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资源。目前“医养结合”主要包括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转为医养一体化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联盟医疗机构三种类型,这是一种有病就医、无病疗养、医养互助的新型养老模式,是对养老服务的丰富和完善,同时也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革新。88983
国内对于养老模式甚至于机构养老模式探究的文献不计其数,然而针对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却屈指可数。在这些文献中,多是以某个地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探求高龄、患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论文网
笔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医养结合主要呈现出三方面难题:(1)机构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我国养老机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康复护理的需求,很多敬老院往往偏向于接收身体状况较好的、照料需求简单的老年人,对于需要长期护理而住进养老院的老人的需求无法满足,因而拒绝接收[ ]。 (2)养老机构医疗资源有限,难以满足老人们的医护需求。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机构养老的人群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养老机构的医护质量和设施环境上,而现已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意见最大之处,除了费用负担,恰恰是医护水平较低和设施不达标的问题[ ]。国内对老年护理的观念存在误区,大多数人认为这仅仅是普通的服务工作,且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工资都相对较低,很多专业人才不愿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特别是年轻人[ ](3)支付能力严重影响医养结合需求情况。老年人的经济承受水平和购买能力是限制其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 ]。李秀明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的影响因素,医养结合支付意愿高、购买力强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较高,可能是由于这类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及学历等条件较好导致的。
上述机构养老的研究主要针对失能老人机构养老的面临的现实难题,一些学者认为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建立长期照护体系。在家庭照料功能逐渐弱化,而政府无力承担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长期照护体系作为应对未来失能老人危机的根本出路[ ]。还有学者从政府责任、政策的层面上提出解决方法,沈婉婉认为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通过建立起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着力扩大医养结合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与服务需求,推进养老医疗事业共赢发展[ ]。
[ ]李本公。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周燕珉。 构建中国特色养老居住[N]。 中国房地产报,2010-11-01026。
[ ]陈茜,张晓君,杨荣。 老年护理——最具挑战性的专业[J]。 西藏医药杂志,2003,02:64-65。
[ ]李乐之,Paula Milone-Nuzzo。 长沙市望月湖区老年人健康需求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03,08:563-566。
[ ] 张维嘉。 “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 ]孙碧竹。 吉林省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
[ ]邱刚。 上海养老机构社会化运作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 ] 陈淑君,王岩。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