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2009年,多克•希尔斯(Doc Searls)在伯克曼中心做意愿经济的演讲后,便开始在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杰夫•基欧(Jeff Kehoe)等人的鼓励下,着手同名书籍。并在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开始了VRM项目。85151
在国外,VRM项目已经不是首例。在英国,伊恩•亨德森(Iain Henderson)、艾伦•米切尔(Alan Mitchell)等人开启了买方中心商业论坛,并在他们称之为个人数据商店——一个关键的VRM工具领域开始了工作。同样来自英国的阿德里亚纳•卢卡斯(Adriana Lukas),对于自己的咨询和博客公司也有类似的目标,并鼓励在这方面开展工作。
在国内,Uber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Garrett Camp借鉴magic模式开发了服务于海淘消费者的VRM工具,也有诸如百度等企业在这方面付诸行动。创新型企业诸如神猪、Get等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如今,大多数VRM工具要么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要么就是刚开始被采用。关于VRM以及意愿经济学的很多想法和假定都远没有被证实,因为我们还处于技术采用的早期阶段。但这种新模式,将意味着未来和希望,随着更多VRM模式产品的诞生,这种模式将被更多地研究和检验。论文网
2意愿经济相关文献
SoLoMo之后,电商步入新的阶段——后电商时代。后电商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从“占有”到“分享”(Shareeconomy,分享经济);
产销合一(Prosumer,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社交商务和移动商务的崛起(Social Business&Mobile Business)。
后电商时代,需要将交易行为纳入社交网络的框架下重新思考,需要深入挖掘生产者、交易者在大量交流、交易、沟通过程中,消费意愿的形成、聚集与传递机制。
消费意愿是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研究的焦点、难点。在社交/交易环境下,消费者意愿表达所呈现出的“意向性活动”,作为内心需求对外界的投射,揭示出消费者认知结构、认知行为的隐形特征。《意愿经济——大数据重构消费者主权》一书中详细阐释了信息时代如何理解人的消费意愿,充分揭示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的内在路径。
后电商时代需要建立全新的认知框架,重新理解交互、连接的力量,认识积极主动的人性意愿,在复杂网络中建立人的行为模式框架。Doc Searls提出的意愿经济理论,重新定义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商业模式,成为新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模式相关文献
商业模式最早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计算机科学杂志上出现的,用于描述资料和流程的关联结构问题的(Konczal,1975),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步被学界关注。简单来讲,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进行经营和赚钱的方法和途径,一个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必然有一个能运行的商业模式支撑。总体可从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以及整合类四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分析(原磊,2007)。
经济类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获取资源,使用资源赚取利润以此维持企业生存的行为逻辑。
运营类商业模式体现了企业如何在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行为逻辑。因此,商业模式是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定位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选择客户,然后在商务运营中创造价值。
战略类定义侧重企业长期发展,将发展战略纳入整体考虑。
整合类定义描述了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将内外资源统一起来,形成的独具特色、完整统一而又有竞争性的运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