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发展应用研究目前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很多国家都积极应用于探索当中,美国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分析提供了信息支撑,此外美国还建立了“3S”系统,农场主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实时获取田间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实现对田间作物的精确管理,在实现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增产。荷兰在现代自动控制温室里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实现计算机控制喷淋、滴管等设施,能够自动调节光照、温度、湿度等,从而实现摆脱农业生产对自然气候的依赖。我国目前也大力推进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当中,但是目前还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原因在于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之中对于我国来说是相对较晚的,但即使是这样还是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72420
目前国内研究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农业”,包括了从生产端、经营端、销售端等各个环节。刘玉忠[1](2015)在研究“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中指出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可实现精准化标准化生产。许永丽[2](2015)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当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陈红川[3](2015)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中指出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发展智慧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2。关于种植业的研究
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种植业时都引用采用了很多的研究方法,研究从开始的定性分析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种植业的定量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地区比较优势作物方面进行研究,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及优化种植业作物布局。国际粮农组织[4]、亚洲发展银行[5]、经合组织[6]等研究机构采用比较优势,对粮食作物进行政策分析。国内谭荣和曲福田[7]]根据测算江苏省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指数,提出了粮食、油料、棉花、麻类、蔬菜等合理的布局策略。马丽荣和王恒炜[8]利用比较优势,分析了甘肃省各市、州从2002年到2011年油料作物的区域差异。
另一方面国内外众多学者是基于微观视角来研究。霍丽娅[9](2006)研究了农民个人收入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能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王小平[10](2011)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分析了1989-2009年宜春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影响。他认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存在正相关,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存在负相关。王娟、吴普特[11]等(2012)研究了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意愿,他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中的Enter法和Backward conditional法分析农户对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的意愿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他通过研究发现,农户是否接受节水型的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受农户的文化水平、当地从事劳动的人口数、农户的耕地面积、农户从事兼业的程度、政府的参与程度、以及农户对节水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与农户年龄、上一季种植作物种类数、商业化程度、农户风险意识等其他因素呈负相关。吴清华[12]等(2015)通过199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基础设施、农业区位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论文网
3。互联网技术对种植业的影响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农业领域当中。与此同时自2006年以来谷歌公司提出“云计算”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极大关注[13][14],云计算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将云计算整合到互联网技术中,将会使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作用原来越大。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大田作物的种植、设施园艺、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加速建设,从而可以解决困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标准化、安全监控、质量追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