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创业绩效
1创业绩效的定义
创业绩效(EntrepreneurialPerformance)是创业研究中描述创业成果与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创业绩效的界定与绩效标准的选取到目前也可以划分为多个理论分支:Yuchtman和Seeshore(1967)提出的组织目标理论与系统资源理论;Steers(1977)提出的过程理论以及Conlon和Deutseh(1980)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2创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创业绩效是创业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而创业研究中专门针对创业绩效的相关理论很多但是文献较少,所以可以从这些理论中来进一步理解创业绩效。
Low和MacMillan(1988)关于创业研究的理论中指出,团队创造绩效与绩效的导向是创业研究的最终目的。因此关于创业绩效的本质研究,是说明创业的目的性是否明确以及创业的途径与创业动机等因素。学者Campbell(1993)指出,创业绩效应当由与创业目的相关的各种因素所组合而成,不能只单独研究绩效[20]。绩效本身是一种独特的行为,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包含了认知、心理、生理、社会等等,这些因素在创业者的控制下共同指向了绩效。Chandler和Hanks(1994)认为,创业绩效的研究不是一个单独的分析过程,应当从创业者、组织还有内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这些因素间的关系研究。Grenadie和Weiss(1997)认为,失败的创业经历不能仅仅理解为失败,更是将来二次创业的基础。因为失败的创业仍然可以得到优化的资源组合条件,成熟的学习平台。这些对于二次创业都具有宝贵的价值。所以对于创业绩效的研究与考核,更不能忽视这些潜在因素的存在。Armstrong(2000)认为,绩效是创业者创业行为与结果的组合体[21]。创业行为就是创业者在工作时的所有努力,既是创造结果的原因与过程,创业行为本身也是创业者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结果。
在组织绩效研究基础上的创业研究中,学者们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组织绩效的理论。March和Simon(1958)认为,目前创业绩效的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是与利益相的理论理论,并且创业组织所关注的重点创业绩效,存在多维度的指标,并且这些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Friedlander和Pickle(1968)认为,不同时间的创业绩效标准与重要性都会发生变化,利益相关者所控制的资源和组织所依赖的资源以及依赖程度直接相关。Goodman和Pennings(1977)指出,不能单纯地认为某种组织绩效的研究理论适合于创业,而是应该思考要采用哪种组织理论来分析组织绩效,应当从组织的定义角度出发,来确定适合于创业与组织绩效的测量方法。
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Low和Macmillan(1988)提出,应当基于过程的角度对创业绩效进行研究分析,并且要把创业绩效与实现该绩效的过程想结合,并且应充分考虑与创业成功相关的外部社会环境与组织内部环境。我国学者李乾文(2004)在创业绩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绩效的四理论视角,即从创业组织自身能否成功变革以及与创业组织相关的环境理论概括出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是创业绩效的认识论,绩效由创业者自身特质与动机决定;创业绩效的战略适应论,绩效由创业组织的战略和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22];创业绩效的资源论,创业绩效由创业组织的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决定;创业绩效的群体生态论,即创业绩效由组织密度和组织适应能力决定。
参 考 文 献
[1] 刘牧。创业者领导风格、创业团队互动行为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 吉林大学,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