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评述
通过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内外就媒体中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不在少数,然而以纪录片作为研究的切入角度,对纪录片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行探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已有的文献、期刊资料和学术研究当中,对外国的中国题材纪录片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个固定的纪录片,或是只局限于单个纪录片的单个视角进行剖析。分析纪录片所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角度也极为有限。以往大多数研究是只从话语层面进行分析,关于不同国家间纪录片中中国形象差异的内容、原因及背景的对比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参 考 文 献
[1] 张丽。 西方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真实、建构与异托邦[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4):204-205。
[2] 沈竹。 中国栏目化纪录片属性初探[J]。 电影艺术,2004,05:61-67。
[3] 任远。 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05:45-51。
[4] 王晶。 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任重而道远[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9:158。
[5] 刘乃京。 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J]。 新视野,2002,03:66-68。
[6] 刘小燕。 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2,02:61-66。
[7] 常江,王晓培。 龙的翅膀与爪牙:西方主流电视纪录片对“中国崛起”的形象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4:102-106。
[8] 周利民。 我国电视纪录片产业化国际化的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07,05:22-23。
[9] 夏天。 符号学视域下美剧建构的中国元素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3。
[10] 吴鸿志,蔡艳明。 异国形象的文化误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92-95。
[11] 张月。 观看与想像——关于形象学和异国形象[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110-114+119。
[12] 李卉。 外国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0,18:188-189。
[13] [美]比尔·尼克尔斯。 纪录片导论[M]。 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14] 高峰,赵建国。 纪录片下的中国:文化外交视角下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效果与策略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1-2。
[15] 刘艳婧,刘新利。 文化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功能及方式[J]。 新闻论坛,2015(2):88-92。
[16] 刘继南,何辉。 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家传播现状与对策[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64-94。
[17] 冯德律,谢震宇。 德国电视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探析[J]。 德国研究,2007(4):50-56+79。
[18] 申洁。 2000年后美国涉华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19] 江哲。 偏见与双重偏见[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0] 陈旭光。 他者视域下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中的中国形象[J]。 电影文学,2012(13):109-110。
[21] 位迎苏,禹婧雯。 他者的空间——新世纪以来BBC涉华纪录片所构建的中国形象[J]。 青年文学家,2013(22):84-85。
[22] 徐晓波,黄倩。 论NHK涉华纪录片的题材选择与价值倾向[J]。 新闻记者,2015,08:60-69。
[23] 涂玉洁。 涉华纪录片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4] 王琦。 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J]。 新闻界,2011(9):39-42+46。
[25] 贺建平,唐梦麟。 中国经济形象的图像建构:国外涉华纪录片的内容分析[J]。 传播与版权,2014(2):126-128。
[26] 唐晨光。 纪录片与历史——如何用纪录片来研究和考证历史[J]。 电影评介,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