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人类的任何一种延伸(即新的技术),都会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 种新的尺度;而任何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由新的尺度产生”1。不可否认的是,微 媒介的快速发展,为微文化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我们也需注意到——微文化的发展壮 大所依靠的不仅是媒介,它的背后势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逻辑,而这一逻辑符合了当今社会 人们的精神需要;微文化的盛行也必然对人们的物质、精神层面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 需要观照微文化的深处,以探索其的本质及文化逻辑。

兴起于 20 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微文化”的 产生和普及迎合了当下社会的文化观念变化,而这种观念变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密不可分。 “微文化”印刻着后现代主义的痕迹,“作者无处不在,内容无所不涉,那种以单一的标准 去裁定所有差异并统一所有话语的‘元叙事’被瓦解”2 。它的“微”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 微小之义,也关注微观,兼具速食、个体性、抵制性的符号意义。以微小说为例,微博微信 以手机、电脑为终端,没有了传统编辑的把关,网民自己就是把关人。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 产者与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话语自由,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微媒介

○1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

○2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5:372。

的交互性也使人们拥有互动参与、创作评论的权利,人们能将自己对小说的解读及时反馈给 作者,影响甚至参与创作,他们的解读并不单一,具有多元性特点。传统文化用单一标准去 裁定或统一所有话语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被瓦解。创作的低门槛也使微小说在创作姿态上成 为了一种大众文化行为,创作者不再只是职业作家、记者等精英群体。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 只要身边有手机,有创作的欲望,手指微动就能在屏幕上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创作也多是 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追求、发泄个人情感,因此创作内容有着极强的“自叙性”,题材多为 日常生活片段,而不是 “追求真理”的宏大叙事。他们的作品因个人身份的差异性,烙刻 着强烈的个人痕迹。微电影、微剧本等网络微文化的特点与此类似。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 过渡时期,社会各个阶层因身份和观念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诉求,微文化的盛行也反映 了人们对个人价值、个性等的追求。论文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被信息充斥,其对信息接收的要求也逐渐简单化、直观化。 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将信息最精练的部分提炼呈现,满足现代生活的信息提取需求,微文化 也在不断发展演变着。在这一过程中,微文化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和冲击,也构建着新生代 的价值体系,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微文化的形式微小使人们逐渐形成极简主义观念;微 文化的个体性、抵制性的后现代性符号意义以及不稳定特征,使人们倾向于用多元化思维解 读生活,并且进一步发现自我,注重个人发展……

(二)“碎片化”:微文化的传播特征 所谓“碎片化”即指“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许多的零散碎块”。20 世纪 80 年代末,“碎片

化”频频出现在“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用以描述后现代中“真实的存在转化为各种影 像”3的美学特征。在现代传播学领域:随着社会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受众使用媒介的方 法、习惯等产生了巨大改变。多种多样的媒介在提高人们的媒介接触自由度和选择度的同时, 也产生了受众分化这一后果——同样数量的受众注意力被分散到越来越多的媒介源中,注意 力在这一过程中被分割成“碎片”;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空闲时间被压缩;生活压力 使得人们迫切渴求抒发个人情感……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逐渐个性化。微文化的传播具有 “碎片化”的显性特点。

上一篇:唐宋词的情理圆融及其创作特征以李煜晏殊苏轼为例
下一篇:北宋张先词传承之功综论

从中国古代的食器看古代饮食文化

空空道人评点《红楼梦》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空空道人评点《三国演义》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从清代“西湖竹枝词”论杭州民俗文化

试论道德的资本性特点【3930字】

试论英國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4015字】

试论耶律楚材茬蒙元时期...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