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宁》为俄裔美籍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创作的第四部英文小说,也是他首部获得在美读者广泛关注和欢迎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纳博科夫运用了不可靠叙述来建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意义。其中叙述者对主人公普宁的不可靠叙述恰恰成就了普宁善良宽厚、坚强勇敢的形象特点,衬托出其品质的高贵,使得作品在成功刻画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之余,也表现出对坚强面对苦难的颂扬和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道德关怀。91838
毕业论文关键词:纳博科夫,《普宁》,不可靠叙述
Abstract: Pnin is the Russian-born American writer Vladimir Nabokov’s fourth English novel。 It is also Nabokov’s first warm-welcomed and wide-recognized novel in American。 In this novel, Nabokov used the unreliable narration to construct the plot,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mes。 In this work, the narrator’ s unreliable narration of the novel protagonist Pnin just made the character kindness, forgiving, strong and brave, and it sets his quality off to noble。 As a result, the novel not only does well in the portrayal of the image of the Russian intellectuals in exile, but also showed the extolment of people who showed great strength in the midst of suffering and moral concern that each inpidual should be respected。
Keywords: Nabokov, Pnin, unreliable narration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为一位后现代主义时期知名的俄罗斯族裔的美国国籍的学者、文体学家、作家与译者。纳博科夫一生有大量优秀的创作,其代表作《洛丽塔》、《微暗的火》等小说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小说《普宁》是其第四部直接用英语写作的小说,也是他所创作的小说中,第一部引起了美国读者极大的注意与欢迎的作品,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1]。小说主人公是流亡在异国他乡的俄国人铁莫菲·普宁,小说把他在美国某大学担任俄语教授之时的经历作为中心事件,生动地描摹了俄罗斯流亡在外的知识分子在流亡期间的心理状态,写出了他们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当中痛苦而又奋力挣扎的经历。然而,在国内,关于小说《普宁》的研究却一直处在低谷的位置。依据知网数据,至2016年底为止,我国探究《普宁》的相关论文只有37篇,但与《洛丽塔》有关的论文却有617篇之多。不管关注的程度,还是研究的范围,小说《普宁》都远远赶不上《洛丽塔》。在研究领域上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普宁》的故事主人公铁莫菲·普宁是一位流亡异国的俄罗斯人,其流亡者的特殊性,使得很多研究者将对这部小说的关注焦点放在了文中的俄罗斯流亡知识分子形象,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小说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情结,与文化身份焦虑等文学主题。如吕超的《跨文化流亡的现实主义——论纳博科夫的“普宁”形象》[2];蒙柱环的《文化流浪者、精神创伤与“时空交错”——从<洛莉塔>和<普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主题》[3]等。除此之外,作品《普宁》在叙事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也较为丰富,这部分研究多是受到国外学者启发,在外国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国内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周而复始的圆环”[4],“螺旋形”[5],“双螺旋体”[6]等等叙事结构模型。这部分论文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鹤、王青松等的相关论述。
本篇论文则打算选取叙事学这个大框架底下的不可靠叙述这一具体角度来对《普宁》这部小说进行阐释,借助不可靠叙述理论来解读《普宁》,并阐述这部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打造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