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的前期诗歌大都是缘情而发的作品,我们从中能明显的感受到诗人的亡国之悲、战乱之痛、百姓之苦。这种感情是真切的、发自内心的,是诗人以一个亡国流离的角度来对社会作的一个客观感受,具有强烈的民族危亡之感,是那一时期的所有诗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他的诗是“诗人之诗”。再如《悲歌》抒发的是诗人真实直率的情感,表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这类的诗在他的前期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怀。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而后期则转向学术领域,诗作也有明显的学人之诗倾向。所谓“学人之诗”,由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最早提出,主张以学问为诗材,并且以博为尚,崇尚以典故抒情的方式来作诗[4](P48)。诗人作品也多是阐述哲理和文献整理上,在其田园诗歌上也多是表现诗人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追求上,如《纳翠山房》[3]:

“溪迴凡几枝,早已涤尘埃。静看三树松,深阴目箕锯。客去鹤飞来,客来鹤飞去。”

诗中写了诗人在纳翠山房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处处透露着一个“静”字,幽深宁静,具有隐者的安适幽寂,“客去鹤飞来,客来鹤飞去”虽是不经意的一瞬间,但却表达了诗人的恬淡闲适。

诗人在后期的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情感。在《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中,诗人大量运用了前人的典故,既有思念之情、恬淡闲适之意,又有表现民风民俗之意,诗人可以借用典故表达多种情感,用典灵活。

前期的缘情而发,慷慨激昂,到了后期,由于诗人经历学识的不断增长,社会转向太平盛世,因而这种慷慨激昂渐渐消失;后期的太平盛世消磨了诗人的“缘情而发”,变得隐晦曲折,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哲理与展现生活情趣,从诗人变成了学者大家,在其田园诗歌中表现明显。

上一篇:现代化魅影下的农村困境及其出路梁鸿梁庄系列
下一篇:李娟散文中的地域性书写

从垦禁之争到地权纠纷对...

战俘处理以二战前后为讨论中心

从中国古代的食器看古代饮食文化

从清代“西湖竹枝词”论杭州民俗文化

从军事角度分析戎狄是何种人也

酒泉地区的史前文明研究【2642字】

论陈独秀前期民众观的二重性【2395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