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部战场中,谋士们的作用也得小看。虽然这些谋士没有起到纵览全局的作用,但局部战争的胜利,对全局的发展同样重要。这些谋士的计策出神入化,值得敬佩。正如《孙子兵法》中写道: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4]P4

张绣听取了贾诩的计谋,除掉了曹操的大将典韦。而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命丧淯水之战,曹军锐气大伤。仓亭之战中,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令曹军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拼死大战,果然打败袁绍,让袁氏军马消耗殆尽,给了袁绍又一重击。曹操攻打冀州,背叛了袁绍的谋士许攸献计,用漳河之水淹了冀州城,城中没有粮食,很多人都饿死了,后来有人背叛袁氏,献了冀州,于是曹操攻下了袁绍的大本营。郭嘉病重,留遗计让曹操不要追赶投往辽东的袁氏兄弟,郭嘉认为辽东公孙康一直惧怕袁氏吞并,不会真心接纳袁氏兄弟。果然不久后,公孙康杀了袁氏兄弟,投降了曹操。曹操坐收渔翁之利,毫不费劲地收复了辽东,至此,北方基本统一。这些例子还有很多,无法详细列举。

《三国演义》中对不同类别的谋士都进行了或具体或简要的描写。值得肯定的是,不管笔墨多少,书中谋士的智慧形象都刻画得十分成功,令人难忘。

二 宁死不屈的谋士气节

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混战时期人才辈出,想要建功立业的谋士比比皆是,他们纷纷投靠了自己心目中最认可的主公。然而事与愿违,谋士们当初的选择不一定利于自己的发展。像董卓、吕布、袁绍这类的主人,投靠他们的谋士大多没有好结果。当然,纵然谋士们知道自己的主公非真命天主,但他们守着“忠君”的思想,主公兵败后拒不投降,放弃了荣华富贵,只为一个“忠”字。在《三国演义》的众位谋士中,有不少宁死不屈的忠臣义士。文献综述

陈宫很有智谋,和曹操很早就认识。当年曹操行刺董卓时被发觉,匆匆骑马逃走,被陈宫认出。陈宫被曹操的壮志与野心打动,不仅没把曹操捉去领赏,反而抛弃官职和曹操一起逃走,想要成就一番大业。逃走途中,曹操错杀友人吕伯奢一家后,竟然不知悔改,还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让陈宫心灰意冷,于是舍弃了曹操投奔他人。陈宫投奔吕布后,很受吕布青睐。在濮阳曾用计想除掉曹操,曹操奸诈,侥幸逃走。后来,吕布也是因为没有采取陈宫的良策导致全军覆没。

白门楼上处置吕布等人时,陈宫仍然大骂曹操“心术不正”,一点儿都不害怕。曹操感念昔日相救之情并爱惜陈宫才华想要留他性命,陈宫拒不接受。书中描写,“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陈宫凛然赴死的气度不是吕布那般贪生怕死之辈可以相提并论的。

袁绍账下的忠义之士就更多了。审配是袁绍旗下首席谋士,袁绍死后,袁氏兄弟互相残杀,被曹操用计逐个击破。曹操带兵围住邺城时,审配死守城池,坚持了好几个月,没想到最后是亲侄儿审荣献了城池。袁氏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中,很多人投降了曹操,比如倒戈相向的许攸,不念旧主的辛毗等等,而谋士审配始终没有背叛袁氏。叛将辛毗投靠曹操,出卖了袁氏。审配被曹操手下抓住后,大骂曹操、辛毗,毫不留情。《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二回中有描写,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恨少!”操曰:“卿忠于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不降!不降!”

上一篇:论迟子建小说的乡土情结《原始风景》《向着白夜旅行》
下一篇:苏东坡酒中境界苏东坡与酒相关的作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论夏目漱石《门》中宗助的悲剧

空空道人评点《红楼梦》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空空道人评点《三国演义》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龙族》的“代入式”叙事策略研究

论《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