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对创作者主观的创作是有限制的,“真实”在为《舌尖》博得众多好评的同时也对其美食传播效果上造成了阻碍。因为《舌尖》在运用真实素材的基础上建构出的这种“追忆”、“乡愁”的情感相较于电视剧、广告当中特地为了产品而特地营造出来的“浪漫”、“甜蜜”“休闲”等情愫,它是一种难以延伸、拓展的情感,在很多特定的场合都难以被运用,这就局限了其对美食形象的定位。如今,单一的品牌形象定位已经很难满足消费者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只有多元化的定位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对美食单一形象定位很有可能会使美食的目标受众群造成很大一部分的流失 ,从而不利于片中美食的进一步推广。《舌尖》导演选择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食材,平凡的人作为素材,片中展现的各地美食让许多观看过该片的观众想起了“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母亲的味道”,对于远离家乡,在异乡打拼的人,这种对美食的记忆已经成了一种遥远的味道,远离家乡的他们,一年之中也只有在过年回家才能吃上一次,有时甚至一次也没有。对于漂泊在远方的游子,昔日里故乡的味道注定是不可多得的,对于越来越少接触到的家乡美食,由于美食的难以获得,最终这些美食也只能化为“乡愁”深藏在一部分人心中。这些“遥远的美食”注定是只能用来追忆,难以走入大众生活的。
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求它的素材必须取自于真实生活、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创作,容不得半点造假。它不像电视剧、广告那样可以完全按照创作者的主观意志来进行创作,在前期拍摄与后期剪辑中加入创作者的想象以及各类天马行空的特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当中,都教授与千颂伊动人的爱恋打动了无数观众,更是使得啤酒炸鸡成为浪漫的象征,自该剧大热后,情侣们在一起时不再只是吃冰淇淋、巧克力,没想到啤酒炸鸡也能成为情侣们约会时的首选。电视剧这种刻意为产品而打造出的氛围、情感对于其产品的推广是极其有效的,强大的明星效应、动人的广告画面、炫酷的灯光音效,这些由制作团队刻意打造出来的美轮美奂的画面根植于观众大脑,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认为情侣们在一起就应该来一份啤酒加炸鸡。与这些可以由创作者的主观意念自由创作发挥的电视艺术形式相比,纪录片则是一种最贴近现实的影片。作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能在前期选题中由创作者进行精心策划,选择有助于主题内容的食物进行拍摄,但无论如何选择,这些拍摄的素材都要以真实为原则,确保都是来自于真实生活。就像董小玉在《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中说过的:选择真实虽要进行价值判断,但仍需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3】显然,“导演”、“搬演”、“预演”这样的方式是纪录片绝对抵制的。相反,电视剧与广告则能进行自由大胆的创作,天马行空的想象,轻易打造出创作者想要的任何形象及其定位。相较于在恋人之间能够担当起浪漫角色的哈根达斯和啤酒炸鸡,《舌尖》中展现出的美食,好像只有在亲朋好友相聚产品的时候、一家人团圆之际才能扮演起其角色,不像那些能扮演起轻松、浪漫角色的广告电视能运用于更多场合,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得不说,《舌尖》这种定位的局限的确对其美食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纪录片按地域性的叙述方式阻碍了美食的推广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