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表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城市 16。3 32。4 21。04 13。2 11。1 5。63 0。33

农村 51。5 41。4 6。06 0。81 0。208 0。021 0。00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7]论文网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很大,而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出现数十倍数百倍的差距。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巨大差距,体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这也是阻碍我国教育公平实现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奇缺、教学设备老旧、教师队伍落后,与此同时,城市许多公办院校却出现教师超编现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由此可见一斑。

(三)校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即使是在同一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存在不公,最直接的表现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区别。学校、教师、学生,无不希望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因而形成教育资源的竞争。“用现代教育教学的眼光来看重点学校的教育,它其实是一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公平的等级,为了能够选拔少数所谓的精英,而强制的迫使大多数孩子的利益受损而形成的竞争性教育,这一现象是违背义务教育的选择和宗旨的。”[8]然而现实中,无论处于哪个教育阶段,人们总是对重点学校趋之若骛,甚至连幼儿园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重点学校制度衍生出对教育资源的等级划分,根据学校是否重点来分配不同等级的教育资源,这是破坏教育公平的行为。重点学校不仅享受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还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质师资,毫无疑问,这些将进一步拉大与普通学校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加速重点学校制度的发展。某些地区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指导人为地制造教育鸿沟,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斥巨资打造地区重点学校,甚至创办星级学校。这就使得少数重点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大多数普通学校之间相差甚远。在教育资源本就有限的情况下,将绝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向少数的重点学校倾斜,这必将对其余的非重点学校形成教育资源的“挤占”,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普通学校由于经费有限只能花小钱办大事,用一万元的教育经费应对十万元的日常开支,而相邻的重点学校却动辄花费上百万翻新校舍、更新教学设备。不仅如此,在教师待遇问题上,同样的城市,同样的生活和收入标准下,重点学校教师的薪资能是相邻普通学校教师的5至6倍,类似的现象极大地反映出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状。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成功的追求,受教育者往往宁愿付出更高的代价去进入所谓的重点学校接受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家长宁愿支付数万元的择校费或者托关系走后门让子女就读重点学校的现象愈演愈烈,教育的公平性遭到破坏。

三、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

上一篇:网络社会公众维权与社会维稳治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家族中人力资源管理《红楼梦》为例

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

中小企业员工职业生涯高...

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

淮安金色雨林儿童教育机...

1905例体检人群血脂与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

《鱼儿佛》研究

铁路监控视频的超分辨率技术研究

浅析当代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中学生篮球中距离跳投技术调查问卷表

關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探索【2354字】

中國民主政团同盟”转变...

java基于图片对比的失踪儿童搜寻系统设计

我国公务员晋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红十字的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