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于花类产品的香气成分分析鉴定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对于香气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甚少。常见的有值计算法、OAV计算法、强度法、S曲线阈值值法四种研究方法。Daan Saison等人采用阈值计算法研究了26种陈化化合物对比利时啤酒陈酸风味的影响。研究发现了乙酸异戊酯与其他香味化合物的相互掩蔽效果。1972年 Engan s采用阈值计算法在挪威全麦芽酸造啤酒中确定了正丙醇、异丁醇等醇类和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酯类物质之间的组合阈值,并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加成作用。1979年 Patte 和 Laffort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二元混合物的混合感官分析之后,由此提出了强度模型。2012年 Vicente Ferreira采用强度法将来自520种不同混合物的数据集合在一起,其中涉及198种不同的气味配对,研究低于或高于临界阈值的气味剂对气味溶液的定性和定量变化的影响。Guadagn等人在1963做关于食品风味阈值研究时提出了OAV法。 Jarauta和L. Cullers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通过OAV法探究了二元混合物的香气协同作用。发现二元混合的OAV值为理论值的2~4倍。鸡尾酒的复杂香气为评估酒精基质和香气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类香气感知和香气物质译放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有趣的模型系统。
由于各种香气风味以及香气强度、协同或掩蔽效应,对萜类化合物的感官影响很难预测。但是目前还没有报告对花香香气物质的香气协同展开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茉莉是应用最广泛的花类天然产物,由于品种、产地、提取方法等不同,香气之间的差异较大。本课题主要目的是通过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仪器结合感官评价对茉莉精油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且从中分析鉴定出茉莉精油中的主体香气成分。虽然国内外的许多文献对香气物质定性定量的研究已经趋向成熟,但是对于香气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相比甚少。本次实验准备首先对茉莉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通过气象色谱-嗅闻(GC-O)实验分析鉴定出茉莉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再通过气象色谱-质谱(GC-MS)实验对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定性,结合内标法对香气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感官评价分析确定每个分析出的香气物质的感官属性并归类,然后重组茉莉精油、单个香韵以及组合香韵,最后采用s曲线法、σ-τ强度法研究茉莉精油中花香香韵、果香香韵、青香香韵、木香香韵和药香香韵之间的协同作用。在深入探究香气物质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为优化茉莉精油的整体香气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分析研究茉莉精油的香气物质之间的香气协同作用提出理论基础,为更好的研究和评价天然茉莉花类精油的香气质量,调配逼真、和协和饱满的高品质花香香精提供指导和服务,对改善茉莉精油的香气品质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2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香气作为花类天然产物品质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确定花类天然产物的重要指标。分析不同茉莉花类天然精油的香气成分,不但可以为天然茉莉精油质量的监管提供有效依据,还有助于促进香精行业的健康发展。花类天然精油的感官评价结果与香气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产品性能评价的智能模拟,进而提高香精的研发率和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减少原料浪费,节省人力物力,具有节能减排等环保意义。
2.实验原理与内容
2.1 实验原理
2.1.1 香气物质的定性定量
香气物质的定性定量利用不同挥发性香气物质在苯取头上的吸附能力不同。首先通过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分析鉴定出茉莉精油中的香气成分。利用香气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茉莉精油中的香气成分结构进行分离鉴定从而对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分析。而后采用内标法半定量分析茉莉精油中的香气物质。最后采用校正曲线法对香气物质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