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情感氛围也能够影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家庭的情感氛围如果是在非常紧张、有冲突矛盾或者父母离婚等。这样的不正常亲子关系往往使得学生带有情绪障碍和不良的行为问题出现,当然攻击性行为包括在内。其实,每个孩子身处的家庭怎样,行为习惯大多也亦是一样。小学生在此环境下可通过模仿等对身边的朋友进行攻击,因此导致一种现象就是同伴之间的排斥和学业上的失败。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小李出现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拳打脚踢、抢同学玩具等现象完全是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导致的。家长从小的教养方法、家庭氛围和父母情感关系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久之则也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不断增长甚至将来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那么对于孩子未来真的是巨大的损失。所以说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社会环境因素
【案例】作坊小学一年级四班男生小丘,他的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碌,没有时间管他的学习和教育。通过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让大家分享周末都去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纷纷举手说道:爸爸妈妈带他们去了公园看植物、看动物等、唯有小丘自豪地说道:爸爸妈妈陪我去打刺激的杀人游戏、非常好玩。我开始注意观察这个学生,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得知他的饮食起居都是自理。周末或者有时候逃课去看刺激的动作片和打人游戏来释放心情。在学习中不遵守班级纪律、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说谎、不完成作业等。课间总是无缘无故的欺负同学,甚至严重到鼓动其他同学拉帮结派的打架。
社会文化传统对于小学生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对攻击性行为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国家彻底打压反对和控制攻击性行为,有的则对攻击性行为政策放松。查阅资料发现:文化人类学家米德通过对三个原始部落中人们的行为进行观察,发现不一样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行为方式有不同的影响,而在同一个文化圈内生活着的人们更倾向具有共同或相似的行为方式与人格。比如一般住在山区里的人受传统思想影响一向是和平共处、善于友好。所以这一地区的居民与人非常的和谐,秉性也是非常温和,待人亲切。住在沙滩河边的土人,由于思想传统上的好斗、与人为敌、四处相争、残酷斗争、无论男女老少其性格都是非常相似,所以他们当地的居民也是相互攻击。从不合作、占有欲很强,潜移默化的也会影响下一代的性格特征。[3]
大众传播媒介的学习而来,在当今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传媒与我们息息相关。普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不良电影、暴力电视情节、网络电脑游戏、期刊、杂志等等不同方面的不健康内容。小学生在此环境中会助长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大众传媒中的暴力内容普遍成为了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消极榜样,打开了学生攻击性联想的空间,增加了学生的敌对心理和焦虑感,更加助长了攻击性行为的火焰,从而增大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生次数。
以上案例得知,小丘其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的小丘却因父母工作忙碌自己照顾自己、仅仅只有金钱上满足的他选择的是打人的刺激游戏、暴力的电影等消遣方式。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出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说谎、不完成作业等恶劣的学习恶习。甚至为了引起关注而鼓动其他同学拉帮结派的打架。由此案例看出,我们身边往往忽视的大众传媒也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久而久之还增加了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高频率和严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