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过度追求哲理性,忽视培养学生兴趣及主体性
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传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说理教育,容易忽视寓意的语文性,忽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培养、对寓言文本的语言习得和缺乏对人物形象的正确把握、忽视了要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堂课程变成了思想品德课的延伸[4]。针对访谈中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很符合这一观点, 教师A认为在寓言教学课堂各抒己见的氛围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对问题的交流中、探索思考中让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得以锻炼并提高;教师B、D认为良好的寓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能,能切实培养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逐段分层教学”破坏寓言完整性及知识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逐层分段的教学方法,即“分析一层,归纳一次”,每讲一段就停下来分析这一段的含义,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寓言故事整体性的掌握,更不利于课堂上的教学效果[5]。虽然不少教师认为进行逐段分层教学可以将寓言中的精华部分讲的更为透彻,但实际上确是破坏了寓言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整片寓言故事的感知,和对系统的学习内容的吸收,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教师C在讲授《守株待兔》时的一个教学片段: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师:同学们,我们刚读过第一自然段,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主要内容呢?
生:有一个人在田地里干活时,忽然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一个树桩上。
师:概括的很好!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