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处境与《开明国语课本》热潮
长期以来,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专家、一线教师及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并常常审视与思考现行教材的得与失。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这套教材作为目前在我国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语文教材同样饱受争议。朱自强在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 作序时指出,“现行教材缺少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很少考虑到儿童文化的人文性,因此与小学生的心灵常常相隔膜”,并且提出了包括人教版教材在内的现行教材的许多“教材病”。
而与此同时,一套尘封了60年后再次出版的、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绘图的老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一度热卖脱销,极受人们的喜爱。为什么一套年代久远的教材在现行且改版多次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饱受议论的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诸多关注和追捧?笔者细细翻阅了两套教材,以两套教材中的儿童形象为切入点,立足儿童本位的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寻找到《开明国语课本》的魅力所在,更清晰了解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存在的缺憾,为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可以参考与借鉴的建议。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儿童本位
(1)儿童本位的概念
“儿童本位”是杜威儿童中心理论的代名词,即以儿童为中心、为起点,把儿童全面的发展、成长放在重要位置。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了解儿童,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
(2)儿童本位的特点
“儿童本位”承认儿童是独立的存在,而不是缩小的成人。成人如果不理解、不尊重孩子,一味蛮做,就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儿童本位”是相对于成人本位的,立足“儿童本位”的教育要求成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观念强加给儿童,而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简而言之,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 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即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使用的教科书。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教科书往往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的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特征。
本研究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为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及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
3。 儿童形象
儿童在《教育学大辞典》 中定义为“身心均未成熟的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按年龄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乳儿期(出生到一岁)、先学前期或婴儿期(一到三岁)、学前期或幼儿期(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或小学儿童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岁),儿童通常指少年期之前的时期。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为了便于辨别和统计分析,本研究将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中学以前)的人。
本文研究的儿童形象指满足以上年龄的《开明国语课本》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的有语言、思想或独立性格特点的可辨的儿童形象,排除拟人化的、创作过程中人为赋予儿童属性的动植物、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