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答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真正好的教学基于教师的能力和对自身的认同感,对话式教学倡导师生在课堂上相互砥砺与启迪、倾听与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理答能够让教师了解本节课中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状况。如果一位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回答得完全错误,说明教师刚刚知识点的教学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或者教师提问的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知识点没有讲透那就要换种思路让学生领会,提问的方式不恰当那就要考虑转换提问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2 有效的课堂理答方式
结合理答定义,并思考关于理答行为对于学生和教师的重要性,总结出如下的理答方式。
2。1 激励性理答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与表达往往是充满个性的,是真实的内心流露。教师提出问题,立即举手的孩子脑袋比较灵活,而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他们有时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或者引导才能鼓起勇气举手回答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或者学生表达完,教师再从中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着重引导学生吸收新知识,这样课堂的效果才会好。
鼓励分为言语鼓励和非语言鼓励,言语鼓励一般是“你真聪明!”、“说得真好,老师太喜欢你了!”这些简单的言语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赞许和肯定,学生的自信心自然高涨。非言语鼓励又分为动作鼓励、物质鼓励等,学生回答对了,教师的微笑、点头赞许、走到身旁摸摸头顶、竖起大拇指等丰富的肢体语言就是动作鼓励,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还有物质鼓励,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小红花”“五角星”,高年级学生喜欢笔记本、奖状。这些措施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年级而有所改变,年级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候更看重荣誉的奖励而不在乎物质奖励,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2。2 提高性理答方式
课堂上不能仅有鼓励、表扬、赞许这些言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考察教师的反应,而且考察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心理变化的把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再一次的提问来加深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自主学到知识。
这里,如何提问就是值得考虑的事,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方式[2]。探问,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它就是指当学生不能理解问题、新知识有难度、知识不足等情况时教师变换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路更接近正确答案。有时,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可以不急着让他坐下,还可以将这个问题适当的延伸,进行追问,使这个问题的难度和广度加深。当第一次提问效果不大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转到其他同学,让更多学生参与讨论,这时候可以转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一种——反问,它不仅仅起到疑问的作用而且有肯定的作用,有时一句反问的话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因此,如何提问有时候比如何教学更加重要。文献综述
2。3 诊断性理答方式
诊断性理答方式在很多文献中都有用到,它是指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或否定评价,无论孩子的回答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错误也可以看做是教师让学生进步的良好时机。在课堂理答时,我们有时会遇到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错误,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教师的教学有信心。 [2]这样除了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开拓学生思路,发展数学思维。有时候告诉他们正确的评价比含糊其辞的表扬或错误的评价要好得多,学生回答完也很想知道自己回答的到底对不对,内心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上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