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教育理论研究
1、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教育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在目前的许多关于小学的教育研究当中,针对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收到了很多专家的重视。
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梁艳君撰写的《国外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基本途径》一文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秉承较为科学的教育理念,使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而我国受“业精于勤荒于嬉”等思想的影响,使得“减负”困难重重;欧美等许多国家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对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明确的进行规定,而受升学率的影响,在多方面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陕西省人民政府郝思恭撰写的《太原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一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表现,详细描述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深刻剖析了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应采取的措施[ ]。淮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院刘万伦、蔡明兰撰写的《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也介绍了“小学生对课业负担认识的情况”,并分析和讨论了“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小学生对课业负担的认识”,最终得出了小学生课业负担比以前有所减轻、但总体仍存在偏重情况,小学生对课业负担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和年级差异等结论[ ]。在河南平顶学院中的闫江涛教授撰写的《建国以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政策应对及启示》一文当中,明确表述了小学教育是目前教育的源泉,其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如此,但是在小学教育当中,学生的课业量还是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从以上许多文献当中,关于小学教育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各地的小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存在可以负担过重的问题,并且这种现象长久存在而难得到解决。在如何能够针对小学生课业负担量过重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还需要国内外的学者专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89291
2、我国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历史
在我国建国初期,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开始针对“减负”的问题了。其后,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减轻课程负担,减轻化学,物理等等课程的课业负担。发展到“文化”,由于这段时间内,国内的教育现状十分混乱,很难在教育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的完善,导致这一阶段的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后来,发展到1978年,指出在今后的教育发展当中,应该尽量的对学生实行“减压”政策。到了21世纪,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国家在对于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努力,在课业上要求减少,同时提高小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要求小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课业负担的概念界定
课业负担是什么,那么我们必须先要了解负担。在汉语名词中,负担通常指的是压力、责任和义务等,词意义的本身趋于中性[ ]。课业负担对学校教育而言是独特的现象,学校教育是指政权领导者在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政权所需的要求下,遵循儿童、青少年、青年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对被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有教育目的、计划、组织地指导教育,获取知识、技能,完善地被教育者思想道德、精神发展和身体健康的活动[ ]。
课业负担的概念界定,词典、辞海中没有对其进行定义,在其相关研究中,也没有对其概念界定的比较权威的,笔者查了大量的资料,对其的概念界定主要为中性或贬义。目前,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中性概念,即课业负担其本身的存在具备一定的必然性、合理性。比如,有些学者将其界定为“学生在学业方面应该应该担任的责任,履行的义务和承受的压力”,[ ]或者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应当承担的负担”,[ ]可以看出,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是他们都对其认为是学生必须承担的一种责任和负担,是由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责任或负担。另一种观点就是将其界定为贬义感念。比如杨兆山认为课业负担是指教育者施加于受教育者额外,超出接受能力范围的课业,以及学生对课业产生的负面心理。[ ]这样的概念界定,其中出现了类似于“疲劳性”等修饰词,自然地给课业负担贴上了贬义性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