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主张在其著作中都有体现,除了针对统治阶级贵族的诗书礼乐教育,还有为平民设置的六德,六行,六艺教育。到了宋元时期,儒家学派对于蒙童的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家为蒙童制订了各种形式的《须知》,《学则》等等,以此作为规范蒙童行为规范的准则。例如朱熹所作的《蒙童须知》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均作详细规定。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结合了《论语》,《蒙童须知》作《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到了现代,诸多社会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的忽视,于是在二十世纪初凭借着重温国学的热潮,学习《弟子规》一跃成为了焦点和热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弟子规》的意义以及其适用阈限。

一、《弟子规》的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儒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旨在从内到外全方面的培养人才,而《弟子规》,《三字经》等蒙童启蒙教育读物更是显示出儒家学派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想要探求《弟子规》这样的童蒙养正读物对于现今社会的作用,无疑要去了解它的成书背景,真正用途,以及历史地位。通过这些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现今它真正的适用范围。

(一)成书背景论文网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到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走向了一个高峰,清朝统治者渴望获得汉族人才的支持,尊重儒家汉学,编纂儒家典籍,大兴科考。在此期间,儒家学说进一步完善丰富。

    本书作者李毓秀是一个屡次在此时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虽然自身满腹经纶但是一直仕途不顺,未能中举。随后李毓秀放弃了科考,开始精研《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同时开办学堂开始讲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后来他根据儒家传统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运用儒家经典的行为规范要求,结合了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编纂成了《训蒙文》,后来被贾存仁修订,改名成为了《弟子规》。《弟子规》问世之后,由于其内容短小精炼,朗朗上口,通俗押韵,很适合幼儿手持诵读,不久便广为流传,成为了私塾和学堂里的必读书。 

至于流传的程度,根据清人周保章的记载,弟子规的盛行使得从宋朝以来风靡的《三字经》也几乎废弃。 而到了清末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新式教育开始普及,《弟子规》逐渐落寞。

(二)历史地位

   其实《弟子规》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儒家童蒙养正教材,在孔子创办儒家学派的春秋时期,人们就非常重视蒙童的养成教育,孔子本人更是重视幼儿良好品性的形成。对于初学弟子,孔子教诲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这种“弟子之道”也就成为了之后儒家蒙学和其伦理教材的总的指导纲领。

    随后,随着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之后,儒学就奠定了随后两千多年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儒家经典也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教科书。在蒙学教育领域,《礼记》、《孝经》,《论语》成为了主要的蒙学道德教育教材。然而这些儒家经典中只有少量的篇幅适合蒙童学习,例如在《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等篇章,虽较为贴近儿童生活,但也并非是专门为儿童编写的教材。直到唐代才出现了专门针对儿童教育的伦理教材《太公家教》。

上一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风格与职业可能自我关系
下一篇:清代雕版印刷与扬州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论夏目漱石《门》中宗助的悲剧

空空道人评点《红楼梦》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空空道人评点《三国演义》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龙族》的“代入式”叙事策略研究

论《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