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史中的变形现象及蒲松龄创作背景
变形现象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在原始神话中就出现了变形现象,中国神话中叙述事件最早的是“开天辟地”神话。盘古将混沌世界一分为二,自此才有了天和地。这当中,盘古就是变形中的一个形象,他摆脱了人的束缚,具有了神的能力。先秦神话《山海经》中有“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这些形象都是经过神话变形而来的,具有了非人的超能力,做到了人所不能做的事情。正是经过变形才形成了《聊斋志异》的不朽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经》里面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民》中有周祖后稷降生的描写,《楚辞》中也记录了许多神话故事,屈原《天问》也有后稷诞生的故事。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中有女娲补天、仓颉作书、容成造历、后羿射日、共工怒撞不周山、胡曹为衣、奚仲为车等故事,他们都是作者运用变形手段创造的文学形象。当然,这些都是神话记载的变形形象,据《史记》文献记载:“鬼方氏之妹女嬇与陆终结合,怀孕三年,从左右胁分别生出三子。”[4]这是何等奇妙的变形现象。还有《搜神记》中“有大量的变形现象,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精灵的变幻,妖魔鬼怪的的奇异,有佛教人伦的因果报应循环,精彩纷呈,其人神、人鬼、人妖的倾世之恋更是叫人惊叹不已。其中保留了很大一部分西汉和魏晋的历史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十分精彩。”[5] 如众所周知的“仙女下凡嫁董永”故事,“干将莫邪”、“盘瓠神话”、“东海孝妇"、“韩凭”、“蚕马神话”、“紫玉传说”等等。《搜神记》里的这些奇幻故事的精彩所在就是变形现象本身,它们历代长传而不衰,为男女老少所喜爱。从中国文学中变形现象发展看来,变形现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并不少见。那么,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是不是受了前人的影响呢?毫无疑问,作者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但与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起来,我们能够发现,蒲松龄创作的这个奇幻世界还融入了现实的因素。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创作体验深深影响了作者的创作风格,花鬼狐妖的变形与之不可分离。一个出身于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本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又刻苦好学,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这些成就了文学名人蒲松龄。蒲松龄考取秀才时才19岁,当时名气大振,为人称颂,但以后就屡试不中。中年的他游走南方,欣赏自然山水,领悟风俗民情,体验官场的腐败,感受人民的痛苦,这些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热衷科举,却偏偏不得志,一生坎坷。成为贡生已经古稀之年,也没被委以重任,一辈子的理想终不能实现,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这些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对民间文学的深厚兴趣,让他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满心只想在文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了情感体验和创作欲望,还有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这一切努力最终获得巨大成功。作者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表现现实生活的美与丑,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期望。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成为经典之评。作者的想象是将时代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苦难特点进行加工创造,既有浪漫奇幻的色彩,也有批判黑暗现实的特点。当然,作为一部文学名著,蒲松龄还是没有忽略其艺术精神和美学原理的。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