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学习《液化》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冬天人们讲话时嘴里会呼出“白气”,而夏天却没有,为什么呢?学生陷入沉思,然后教师抓住时机,引入新课:“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学习有关液化的知识。”于是,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论文网
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许多教师会运用“手影游戏”由影子的形成得出“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猜想。这样的设计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少学生很可能会困惑:怎么就能从“影子的形成”猜想到“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了呢?这个思维障碍就需要教师做更加细致的铺垫来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新课的时候不妨先播放一小段“流水视频”:曲曲弯弯的小溪,中间有一块凸起的石头,水流经过石头时,会从石头两侧绕过去,在石头的后方再次汇聚流到远方。看完视频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水流经过石头时如果不能从侧面绕过去,即水流只能沿着同一个方向流动,那么,会看到什么‘奇景’呢?”学生可能会笑着答道:“那水流就被石头一分为二了!”有了这些铺垫,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就不难理解了。首先“影子”是光在经过不透明物体后,在物体后方形成的一块光照不到的区域,如果光像水流那样“绕”过去的话,不透明物体后方也会被光照亮,那样影子就没法形成了,但现在不透明物体后方有影子形成,这就说明光没有绕过去。分析到这,学生能得出“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想了。
学生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有些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给出合理答案。比如直接让学生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不少学生并不一定说得出来 “液体密度”这一猜想,但如果在新课引入时做一个小实验:将密度略大于水的土豆沉底后,问学生有没有办法使土豆浮起来?因为在小学的科学课上有过类似体验,大多学生能想到“往水里加盐”的方法,并且这个实验很容易做成功,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体验做思维铺垫,后续的猜想与探究就顺利多了。
3。3新媒体引入
新媒体引入法是指把不方便做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物理现象制成微机软件或者幻灯片,用微机模拟或放幻灯片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积极性。视频、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新媒体设备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学习《电流》时,教师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模拟动态的点和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物理过程,使得现象形象生动、趣味横生,此时,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比如:讲探索宇宙这节,多媒体带领学生欣赏了宇宙的各种绮丽美景之后,学生对宇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且对神秘的宇宙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时,教师根据课题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生便会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不容易完成的实验,利用视频播放可以又好又快地完成,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3。4复习引入文献综述
复习引入法是指利用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来引入新课的,可以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新知识并不感到陌生,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6]。“温故而知新”,物理学科的许多新知识是在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旧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提问,学生思考,教师点题进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