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认为,环境是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要素。环境布置要给予儿童参与的权力。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人和环境是互动的,同时人又对环境产生作用。环境布置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环境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主题墙创设原则的理论研究
殷秀兰在《创设小班主题墙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对环境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和形象的。小班主题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活化。创设主题墙的内容均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②立体化。仅仅在墙面布置图文材料,只是静止的平面的,很快幼儿就会失去兴趣,需要更加墙面、柜面、地面、台面的互动与连接,并使得主题墙的材料是可操作性的。③三主体。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实行幼儿、家长、老师的“三主体”原则,其中。以幼儿为中心,在进行主题墙创设时,首先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从这个方面入手,鼓励幼儿在材料收集和创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杨程远在《“参与”让幼儿成为班级主人———以大班班级主题墙布置为例》中提出,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教师在主题墙布置的过程中,可以是站在幼儿的身后的,是隐形的。有四点是需要做到的:①在材料的选择上,主题墙的确定的构图上,需要是幼儿自己的想法。②主题墙布置的手段是需要多样化的,最好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的。③在主题选择上,需要不断地更新,不同的主题或者同一个主题都是如此。④不仅仅是幼儿与主题墙的互动,在参与过程中,更是幼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园、幼儿园与幼儿之间的良性的互动。
董灿娣在《由静变动,创新无限——浅谈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中提出,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么样更好地创设主题墙。其中提到,①根据课程创设主题墙,与孩子积极“对话”。②根据主题创设主题墙,使孩子的知识更加丰富。③根据活动中的记录创设主题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④利用幼儿的作品创设主题墙,让幼儿充分展示自我。
周媛在《主题墙创设子我见》中提到:①主题墙的高度尽量与幼儿的视线平行。②主题墙的材料来源需要在老师家长之外,突出幼儿的主题性。③主题墙的内容突出主题活动,体现发展性。
(二)、关于主题墙与课程关系的研究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唱焕杰在《主题墙紧跟课程实施的步伐》中提出,要根据课程的内容来创设主题墙。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质量影响到教育质量。根据预设课程模式,主题墙的创设需要根据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来。将幼儿的阶段性成果、探索中中的思考以及家长与老师提供的资料内容展示在主题墙上,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丰富对主题内容的理解。
杨敬敏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在课程中的价值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主题墙让课程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幼儿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创设学习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班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和幼儿积极、主动建构教育经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墙就是园本课程,就是对目前幼儿所学课程最生动的演绎。要使主题墙彰显课程意义,教师是关键,它标识着教师的专业水平,虽然幼儿是主题墙创设的主人,但教师却是引导者,所以说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解读课程与幼儿发展之间直接与间接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让主题墙成为幼儿亲自经历的课程的技术。”主要是关于主题墙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