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传统的以控制行为为目的的“行为矫正”,到后来的“行为管理”和“应用行为分析”,再到九十年代的以改变环境质量来弥补自闭症儿童在情境应对的技能缺陷的“功能评估”和“正向行为支持”技术。[2]体现干预方案的从针对问题行为本身到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的转变;从单一地控制自闭症儿童行为到综合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促进儿童发展的转变。有效的干预方式需要我们在了解自闭症儿童与环境所产生的独特互动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出易于把握的、有合理结构的刺激呈现序列。[3]
发展于20世纪末的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通过收集与目标行为相关的一系列前因事件、过程以及行为结果的资料,分析目标行为的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对个体的目标行为进行干预。[4]干预的目标行为大多指阻碍个体自身发展或对其他个体造成伤害的行为。[5]功能性行为评估认为所有持续发生的行为都具有某种功能,这些行为与当前情境因素直接相关,因而系统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减少目标行为。其评估流程大概可分为几个步骤:①对挑战性行为进行清晰且可测量的描述。②区别环境因素,弄清前因事件和行为结果。③分析目标行为的功能以及其合理性。④制定行为干预计划。[4]
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目标不单是减少个体的目标行为,还包括通过协调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个体所在生活环境中其他个体的生活质量。目前有不少研究采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来干预特殊儿童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如林云强和史亚运运用ABC事件记录法同时参考自闭症幼儿攻击性行为频次,分析提出干预建议,效果良好[6]。还有慕雯雯与黎莉的研究中采用ABC事件记录法与观察法,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行为的功能,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最终取得明显效果[7]。同样谷昭丹结合ABC行为观察法、量表法、访谈法,分析目标行为功能,在干预中有效控制了问题行为。[8]
本研究也采用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方式,对一名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以减少其刻板问题行为,增强环境适应性,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班级学习与生活。
二、研究对象
(一)个案基本情况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小朋,男,13岁,是某特殊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患有中度自闭症,智力商数为43。小朋的认知水平在班中算中等,数理逻辑较弱。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小朋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牛轧糖。个性温和,很少和老师同学起冲突,时常看窗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具备基本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听懂较为简单直接的指令。
小朋语言活动较少,词汇贫乏,在课堂活动中只能做到认读个别词语,无法跟读超过8个字的句子。几乎没有主动性语言,很少与老师同学有过主动的互动,又因为语言贫乏,难以表达需求。
(二)界定目标行为
小朋经常用手拍打桌子作为发泄情绪的方式。尤其是在课午间,在同学们休息,老师备课准备作业的时候,小朋会突然用力拍打桌面或课桌内的金属部分,发出很大的响声。对同学和老师造成极大干扰,甚至还会影响隔壁班级学生的休息。老师将其制止后,小朋认错态度很好,表示不能拍桌子,但不久之后(通常5分钟后),拍桌子的行为依旧会继续。
小朋所在的班级中还有几名对声音较为敏感的儿童,其中有两名自闭症儿童和另一名x脆性综合征儿童对小朋发出的拍打声反应很大。在午休和看书活动受到打扰时这三位儿童会分别以抗议、管束、尖叫的方式表达不满。但这些对小朋似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