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朋的表现来看,拍桌子这一行为让他很开心,同时也很疼。他经常是连续重重拍3、4下,搓一搓拍红的手再吹一吹,接着继续重重拍3、4下,直至被老师或阿姨制止才会停下。有时停下拍打的小朋情绪很激动,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跑两圈再赖到地上,表情虽然在笑但看起来很痛苦。
对于老师问起是否能进行拍桌、离座、跑圈、赖地等行为时,小朋态度很好地表示不可以,但小朋每天拍桌子的次数平均能高达50~60次,其它行为每隔3-4天发生一次。
从实际需求角度考虑,小朋最需要干预的目标行为为拍桌行为。
本研究基于对小朋拍桌的目标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分析,明确其该行为功能,为之后的干预提供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
目标行为操作性定义:用手掌连续拍击课桌的各个部位,包括桌面、内部以及侧面,每拍一下记做一次。
三、研究工具
(一)访谈记录表
自制访谈记录表,向小朋的老师家长了解小朋的基本情况、认知水平、存在的问题行为及行为后果、行为发生的可能原因等内容。整理出与个案目标行为相关的信息,为之后制定观察方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访谈记录表用于研究正式开始前的准备期。
(二)功能行为分析表
采用ABC观察简表,内容包括学生、观察者、活动、行为、观察时间、行为起止时间、行为出现之前活动和具体事件、行为具体表现方式、行为发生后具体事件等。结合访谈所得与目标行为相关的信息确定观察时间、观察内容和记录方式。功能行为分析表用于干预初始的基线期。
(三)行为次数观察表论文网
自制目标行为次数观察表。从基线期开始观察记录目标行为每日某固定时段内的发生次数,以“正”字法记录并得出总数。每张表格以一周为单位记录收集数据。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得知目标行为最频繁出现也最易被观察到的时段为每日午休12:30至13:10这四十分钟,因而将这段时间定为目标行为观察时段。
目标行为观察活动贯穿整个干预活动,从基线期到追踪期,所得数据用于各个阶段干预效果的评估。
四、研究过程
(一)目标行为功能分析
在准备周收集并整理个案基本资料,从第二周开始对个案进行目标行为频次的观察,设定这一周为A1阶段(基线期)。在午间观察的时间内录制视频,在事后参考录像文件确定每次行为发生的时间,记录其前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分析目标行为功能。个案目标行为发生情境大致有几种,见表1。
表1 个案目标行为记录及功能分析
前提 行为表现 结果 行为功能
抬头看远方,手放在课桌里滑动,做摸索状 拍打课桌内部,由轻到重 老师口头制止,拍打停止。继续摸索课桌内部 获得刺激
抠左手手指上的皮肤 用左手重重拍打课桌内部,频率急促 同学抱怨并动手制止。个案挣脱同学跑离座位 获得刺激
把头转向老师方向,开心地笑 拍打课桌桌面 老师口头制止,目标行为停止 寻求关注
散步回来,个案情绪一直很激动 边坐下边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