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座位上休息,曲起手指叩击桌面 轻轻叩变为拍打桌面 老师制止其行为并语言教育 获得刺激
老师给某个学生奖励物 个案看着老师,拍击桌面 老师询问是否想要该奖励物,个案否认并继续拍桌。老师把该奖励物尝试性递给个案,个案接受并停止行为。 表达需求
低头抠手指,忽然停止 把手伸进课桌内拍打 老师暂时不在,行为持续。直到老师回来,行为终止 获得刺激
由表1可以发现个案表现出的目标行为的功能主要为获得刺激、寻求刺激、表达需求、情绪表达。文献综述
当个案的目标行为以表达需求为主要功能时,个案没有主动表达需求的意识,只能借由目标行为吸引大家的注意。只要给予其所需之物,个案的目标行为很容易停止。但直接给予物品这一行为也对个案的目标行为形成了正强化。
当个案的目标行为以寻求关注为主要功能时,个案的表现很明显,会将目光移向关注对象并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在老师的提醒下能立刻停下目标行为。这说明个案有和他人互动的需求,只是疏于没有适当的表达方式。吸引注意的目标行为一般发生在午餐散步之后回到教室这段时间,此时个案与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一样都表现的很开心。
由于缺乏语言,个案在平时很少主动说话,发声行为也不多,且发声的音量很低。当个案的目标行为功能是发泄情绪时,个案在行为发生之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情绪反应,如极度的开心或难过,此时其发声行为会远远高于平常,音量也会加大。有时还会表现出手舞足蹈的行为。
若个案想表达积极的情绪如激动、开心,其随后的拍桌行为被制止并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个案会很配合停止目标行为。若个案是想发泄消极的情绪如生气、焦虑,当其目标行为被强制停止后有一定几率会引起个案的“爆发”,进而引起离座、跑圈、赖地行为。一旦个案爆发,后续的情绪控制会很棘手,因而降低个案焦虑水平非常重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