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的初期阶段,根据教学经历、相关研究的文献和期刊论文,拟定了论文的论题;在实施阶段,根据实习阶段对学生、教师的了解,以及对小学课堂的反思和调查, 进行初步写稿。在整合阶段,根据资料将自己的语言进行修改、重整,并反复查阅资料,完成定稿。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意义,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特征,主要是说明对素质教育要求下学生的积极意义和帮助,以及对教师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第二部分指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常见的问题,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巩固课,许多教师都面临着多媒体使用不当、导入时间不恰当、导入与实际有差距等的问题。针对如今的教学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两个方面指出主要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思路。在结合实际实习经历的感受后,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给出建议和结论。
第三部分介绍了几种使用最多的导入的方法,通过举例、道理论证等方法来表现每种方法的使用情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区别,同时将三种类型的教师进行对比,以便于每种教师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做出改进。文献综述
第四部分提出了对课堂教学导入的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针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2.1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课前通过各种形式的导入,使得学生在课前感受课文的魅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一节课的伊始就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教师的讲解或者其他形式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换气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语文课导入最直接的目的,也是使教学顺利展开的有效途径,并且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导入,学生的求知欲望会被勾起,对于知识的渴求就非常高,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会增多,即使是巩固课,也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导入在语文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2完善课堂教学的环节,促进学生学习的成效
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编写教案的关键步骤。导入的产生,使得教师在教授课文尤其是新课时不那么突兀,这也使得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新内容。学生的注意力是变化的,教师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持续时间,并将教学内容很好的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更乐于自己去探究。
2.3发展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其实每一节课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师将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教师的语言艺术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教师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即是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在向学生描绘某一事物时,教师采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并明晰形象,这即是教师语言的形象性。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尽量减少使用枯燥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生动、有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即是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息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这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一边灵活地处理课堂的各种状况。另外,教师对学生批评和表扬也是导入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论多少,一定要到位,才能逐渐提高教师的水平,以及良好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