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研究股权激励的时间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外的许多名人学士关于股权激励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曾经做了很多钻研和探讨,然而对股权激励仍有争议且对二者的关系并无同一的观念。
刘国亮和王加胜(2000)认为,反映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程度指标、代理人的保证支出指标和反映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绩效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安东妮(2006)觉得公司的管理结构不完善,缺少专门的股权激励计划,判断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葛军(2007)依据上市公司绩效与薪酬的关系,得出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薪、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并不具备明显的相关关系。刘燕芳(2013)认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年度数量增长趋势明显只有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特征层。王艳(2013)认为股权激励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正面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徐慧(2009)的研究结果说明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财务业绩指标在一年后有显著的提高。符翔(2012)经过不断研究得出,即使施行了股权激励政策,也不一定会给公司来预期的收益。张会(2012)认为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确实能够带来公司绩效水平的改善,他对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得到公司的绩效综合得分改善程度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说明其差异是显著的。72097
Berl和Means(1932)指出,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区分开的时候,不拥有股权的公司经理与企业小股东的利益是存在矛盾的,当部分人员拥有的股份变多时,这时他们的利益会与众多的股东趋向类似,这就使他们不得不对企业负责,会很大程度上地减轻他们对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的偏移。
股权激励对于解决经理人激励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薪酬都是与其业绩有着很大联系的,薪酬一般是由基本的工资和奖金这两部分组成,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经营者在长期以来的激励方面的欠缺,可能会引起经营者工作时间内的许多问题。依据股票期权制度的原理,经营者如果想要使用股票期权的利益,这就对公司的要求很高。论文网
股权激励对于经营者的道德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许多公司在所有者结构上存在不足之处,经营者经常会因为个人的利益关系做出有损所有者权益的事情,例如胡乱发放奖金等。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讨论对象,利用近几年数据分析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层股权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国亮、王加胜。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及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5)
[2]安东妮。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
[3]葛军。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
[4]刘燕芳。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山东大学2013(5)
[5]王艳。基于股权结构的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上海大学2013(3)
[6]徐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与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9(5)
[7]符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实证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2(6)
[8]张会。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与公司绩效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3)
[9]杨松。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西南大学2006(3)
[10]康平。中小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湖南大学2007(4)
[11]赵文明、黄成儒。百年管理思想精要。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