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税收差异综述国外学者 Moore(2011)将会计——税收差异界定为财务报表收益超过或低于国家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它代表了两种报告的交集,源于企业每年必须报告至少两种方式计量的收益,一个通过财务报表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另一个通过税收报告给政府(国税局)这一事实。虽然这两个收益指标都反映和总结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和损失,但由于它们是根据两套具有竞争目的的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因此,很少相同。78949
国外研究普遍认为会计——税收差异不单单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不同引起的,它往往反映了管理者的判断。Badertscher 等 (2009)。Mills (1998)研究表明,会计——税收差异与国内税收署提出审计调整呈正相关。Frank 和Wilson(2009)研究表明,永久性的会计——税收差异尤其与企业的避税活动相联系。Hanlon (2005)指出大额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持续性呈负相关,且大额会计——税收差异能够减少当前盈余的信息量。
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会计学界将会计——税收差异主要分为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史新浩与康世硕(2009)指出当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待特定的收入或支出只在其收入或支出项目确认的期间有所不同时,产生暂时性差异。会计——税收差别出现在每一个受影响的时期,但在所有受影响的时期的收入项目的累积效应是两种制度下的相同。而永久性差异是指在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待特定的收入或支出超出了他们的时间的方式不同。毕业论文
周仁仪(2007)指出暂时性差异以后期间可以转回或调整;而永久性会计——税收差异发生后,在以后各期均不能再转回。而国内对会计——税收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制度影响
戴德明和姚漱瑜(2006)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我国实行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适度分离的政策,导致了我国会计——税收差异比较大,尤以减值准备与投资收益的处理影响最大;同时作者发现2003年以后,资本公积处理对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增大。李梅芳(2014)发现《企业所得税》税法实施前一年与当年对会计——税收差异有较大的影响,其他年份显著性较弱。
(2)盈余管理行为
钱春杰(2006)分析会计——税收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发现大额会计——税收差异的公司与小额会计——税收差异的公司相比,盈余持续性更低。伍利娜(2007)利用建立投资组合得到较好的套利回报,说明了会计——税收差异中体现了盈余管理信息;王跃堂等(2009)发现企业的税率变化后企业本身和资本市场均能做出反应,企业基于避税动机将进行盈余管理以提升企业价值,而市场中的投资者能够寻找到利用税率降低成功避税的企业,并表现出积极的评价。论文网
(3)避税行为
企业的避税行为也会对会计——税收差异产生影响,曾富全和吕敏(2010)的研究表明,公司避税程度与其会计——税收差异是成正相关的,避税程度越高,会计——税收差异将越大。而且高税率的公司更倾向于加大会计——税收差异来降低公司所得税的实际水平,从而得出高税率的公司的会计——税收差异程度高于低税率公司的结论。叶康涛(2006)提出了会计——税收差异、所得税负程度和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发现当公司承担较高的所得税税率时会利用非应税项目以获得收益,同时能够规避利润增加带来的税负成本,但程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