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英语教学随笔

    “小评论”专栏的创办及长期存续,与林语堂的理念倡导和创作引导密不可分。通过这个专栏,林语堂不仅传播并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也为他创办中文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与审美经验,是林语堂中文小品文的先导;而“小评论”的风行也吸引了更多知名作家参与其间,形成刊物与作家的良性互动,有力促进了《中国评论周报》在社会中的流通。英语教学随笔

    2。形成同构的中英双语文本

    研究者可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林语堂的英文创作要早于中文创作* 林语堂的第一篇英文创作《南方小村生活》(A life in a Southern Village),1914年10月发表于圣约翰大学校报《回音》上,随后还有《善波》(Shan-Po, a Story,1915年10月)《昭丽:宿命之女》(Chao-li, the Daughter of Fate,1916年3月)《圣约翰人的偏执》等,这些早期作品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在“小评论”专栏大部分随笔(五十余篇)随后都以中文的形式发表在《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上* 林语堂双语作品目录可参见钱锁桥编《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但钱锁桥称林语堂一生共有50篇双语文本则不太确切,仍有所遗漏,比如《我搬家的原因》(How I Moved to a Flat)《幽默和中国的现实》(Chinese Realism and Humor)等。。了解这一点,便不难判断,1932-1935年林语堂推行幽默小品大获成功,并非横空出世,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小评论”时期的创作积累,可以说林语堂的中文小品“无论从形式到美学趣味,都来源于其英文随笔的创作”* 钱锁桥:《引言》,《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钱锁桥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并且也正是因为“小评论”时期的英语创作,林语堂受到赛珍珠的赏识并由此获得赴美写作的契机,1936年以后的著作基本上源自“小评论”时期观点的升华、深化与发挥。之前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到林语堂的双语写作,但其中大多数将其纳入“翻译”的研究视阈,参照翻译理论来探讨林语堂的双语文本情况。* 例如王正仁、高健:《林语堂前期中文作品与其英文原本的关系》,《外语研究》,1995年第5期;杨柳、张柏然:《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10期;陆洋:《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5年第5期;王少娣:《跨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东方主义与东方文化情绪的矛盾统一》,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任东升、卞建华:《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外语教学》,2014年第6期。然而将双语文本简化为翻译,无疑会损伤甚至取消文本的独立性。林语堂的双语文本并不是简单的字面翻译,这些双语文本“不仅面对的读者不同,语际穿梭本身文章结构、内容上的调整删减,就连写作的时间和重写的语境也不一样”* 张睿睿:《1930年代上海的英文期刊环境与林语堂的创作转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而这些双语文本构成了一种“独异的双向类同关系”* 钱锁桥:《引言》,《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钱锁桥主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将双语文本进行比照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林语堂文本的特质。英语教学随笔

    林语堂的英语随笔对于其中文小品提倡“幽默”“闲适”“性灵”的实践确有直接的影响。30年代林语堂英语创作获得巨大成功,“小评论”中的大部分英文随笔都被他改写成中文小品,在《论语》《宇宙风》《人间世》等杂志刊出,而大部分知名篇目都来自于“小评论”,例如《脸与法治》《论政治病》《中国有臭虫否》等等。此外,《中国评论周报》编辑经验给林语堂办中文杂志提供了重要的办刊经验和审美经验。林语堂在中文杂志上积极宣扬西方散文写作技巧,在《人间世》开辟西洋杂志文专栏,无不是受到了“小评论”专栏的影响。“本刊宗旨在提倡小品文笔调,即娓语式笔调,闲适笔调,即西洋之Familiar style,而范围却非古之所谓小品……意见比中国自由……文字比中国通俗……作者比中国普通……”,“西洋杂志文又已演出畅谈人生之通俗文体,中国若要知识普及,也非走此路不可”。* 林语堂:《且说本刊》,《宇宙风》,1935年9月16日,第1期。 从“小评论”栏目序言中也可以看出林语堂双语文本的内在联系:“小评论专栏并不是严格的幽默小品专栏,但它的格调更轻快,内容也更贴近人情常理,作者也因之更得读者信赖。”* Lin Yutang, Preface, The China Critic, July 3, 1930, Vol。3, No。27, pp。636-637。中文见林语堂:《序言》,《林语堂评说中国文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可以说,林语堂的英文随笔与中文小品形成互文,共同践行了“幽默”“闲适”“性灵”等的文学主张。这些英语随笔,从文化内蕴及文体风格等方面,都奠定了林语堂1936年以后在美国进行英文写作的基础。

  1. 上一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选出的代表组成
  2. 下一篇: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1. 90计划生育政策细则,20世...

  2. 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3. 初中英语教学案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调查问卷表

  5. 中学生对当前英语教学满...

  6. 电梯门系统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7. 酞菁铜/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9. 西溪湿地生态数据监测系统开发

  10. 民用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设计+图纸

  11. 外源L-抗坏血酸对Cr6+胁迫...

  12. 开口端纺纱系统中的锥形...

  13. 薪酬满意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14. 食品上市公司的效益分析任务书

  15. 动态特性模拟补偿滤波器...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