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自恋的相关研究
80年代以来,由于NPI等量表的编订精神分析中这个重要的概念受到了人格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以下是以NPI为主要操作性指标的自恋的相关研究。
1。3。1 自恋与心理适应关系的研究
心理适应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Campbell,Rudich 和Sedikinds(2002)对自恋与心理适应的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自恋与心理适应性的关系表现出“双面性”,既有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一方面他们表现出善于思维的才智,开放、外向的特点;另一方面在群体关系中又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不适应的行为等。Campbell(2001) 也发现他们既表现出精力充沛的一面,同时又有其脆弱的、捉摸不定的一面。同时Campbell和Foster(2007)还补充到他们不仅有积极的、自信的一面 ,还有夸大的、自私的一面。国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恋与心理适应性的各个因子的关系中自恋与心理自控力、自信心有关系(张旭,2011)。
1。3。2自恋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
显性自恋者有一种很直接的表现欲,总是需要他人的关注和羡慕,显性自恋彰显优越感,表现出对赏识的浓厚兴趣,关注成功和自我夸大。显性自恋者的自我夸大感觉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 强烈的表现欲、优越感,过分需要他人的羡慕,权力倾向,操纵性的行为方式,一般较为独立、外向、开朗、自信。隐性自恋者也把关注的焦点指向自我并伴有自我扩张,但他们往往感到自卑,对他人的评价敏感且往往具有不安全感。同时隐性自恋者有潜在的自卑感,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对工作、学习缺乏兴致等(令狐萌,施春华,2011)。伍新春,姚梅林和冯忠良等(2000)提出成就动机是人们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令狐萌等(2011)研究表明不同的自恋类型有着不同的成就动机,显性自恋水平高的大学生可能有着更高的追求成功的意向,他们表现出各种趋向成功的行为。反之,隐性自恋水平高的大学生可能有着回避失败的意向,他们更饱受、谨慎,趋向于避免失败的行为。与此同时,吕莹(2012)研究中也发现自恋特质中显性自恋与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而隐性自恋与避免失败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
1。4有关未来自我预期的理论
目前对于未来自我预期的理论不多,但可能自我是未来自我预期的内容,可能自我的研究是研究未来自我研究的主要内容,前面也提及了可以用未来自我的积极度来预期,因此以下内容对未来预期的积极偏差以及关于可能自我理论进行了描述。
1。4。1未来自我预期的积极性偏差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觉得未来积极的,预期未来的自己能够不断的得到改善,并存在积极的自我认识偏差(D’Argembeau,Renaud & Linder,2011)。Taylor和Brown(1988)提出人们对未来事件怀有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倾向并且存在积极错觉。比如,人们胡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能比其他人(与自己处境相似)经历更多的积极生活事件并遭受更少的消极生活事件,而更多的将积极的未来自我判断为可能而将消极的未来自我判断为不可能(McElwee & Haugh,2010)。Newby-Clark和Ross(2003)发现,与消极的未来情景相比,被试能更快地想象积极的未来情景,这说明积极的可能自我的可接近性更高,更快地进入人们的意识中,个体将未来自我与积极特征联系起来会更容易些。那么未来可能自我的可接受性越高,则该可能自我相关的信息越容易获得注意,个体越容易想到该可能自我(Bargh & Pratto,1986;Roskos-ewoldsen &Fazio,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