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现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各色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阻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 国家教育目标与学校应试教育论文网
第一节 素质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作用的定义,国家教育部对于历史教育同样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写到:
当今世界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努力吸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应的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也提到了:
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恶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关于战略主题写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新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翻新速度极快,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有知识思维;在这个时代,人才才是财富,而真正的人才包括真才实学外还包括灵敏的思维、丰富的想象等等。而这些靠应试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每个学习科目中都追求素质教育。
具体到中学的教学目标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标准写到:
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尤其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逐步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逐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4、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5、享受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探究的乐趣,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