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构主义是在认知心理学的胎腹中成长起来的,它吸收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一些观点,形成了全新的理论。其核心是:
(1)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老师或者别人教给学生,只能让他们自己根据自身的经验去构建。这里的建构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新信息理解由运用已有的经验信息去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来进行建构而不是单纯的提取。可见,学习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就是将新材料纳入到适当的图式中。学习者必须在学习材料与己有知识经验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从而获得其意义。
(2)学习就是认知的结构去不断更新去不断重组,新的学习活动跟认知结构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顺应”的过程。这种“顺应”也是主体的自我反省,其“内在观念”相互的冲突而引起思考探索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建构的过程当中,主体的认知结构就发挥了作用,主体认知结构在建构的活动中也在不断的被变革重组,在发展变化中。
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者都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将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去构建内部认知的一个过程。作为建构主义者,他们都反对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主张由学生自己在主动积极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呈现学习内容。因为“知识是不能教给学生的”。
学习理论的介绍,我们便不会得到大学物理学习心里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中去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1)建构主义者总是非常关注具体的教学实践。他们的理论来源于对学生的教学实验,并以理论指导教学,提出了多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在研究中将借鉴这种方法,即在指导大学生的物理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工作。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认为学生有认知需要的动机,这启发我们要想研究物理学习动机必须提高他们的兴趣。
(3)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活动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这启发我们在研究智力发展是要以问题解决活动为中心。
国外对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普遍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
由美国伯克利大学C。Kittle等著,北京大学物理系陈秉乾等译的物理(《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1卷)的“致学生”指出大学物理课的第一年因为要接受很多的新思想、新概念与新方法,所以物理刚开始一般是很困难的。由此可以看出物理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加拿大Vanier学院的Helena Dedic,、Steven Rosenfield和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Nathaniel Lasry在文章《力的概念测量表中的错误选项都等价吗?》中指出,力的概念测量表己有效应用于评估物理概念的学习,并进一步发展用来评估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学习物理导论课程时,学生都是带着一种对平时生活经验知识的理解进入教室的。当学生试图解决关于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物理问题时,可能使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正确的推理。因此,他们的解决方案不同于专家。
2。国内研究综述
在有关于贯穿整个大学物理的物理思想或者物理思维方法方面,贾君茹在论文《如何实现学生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的转变》中,认为不变到变、宏观到微观、近似到精确的思想贯穿物理学的始终,提出建立从近似到精确地极限思想、从宏观到微观地积分思想、物理量间关系地微分方程思想。贾君如和杨燕都论述了微元分析法的作用。贾君如认为在物理量积分化过程中“微元法”是获得定积分被积表达式的关键,主要途径是在“小范围”内用近似方式表示该物理量。杨燕介绍了微元过程分析法的特点:首先取任意微元;通过分析微元中各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得到微分方程;由研究对象某瞬时状态把握住整个过程的特点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