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君茹。如何实现学生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学习的转变[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51-53。
[2]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04:4-7。
[3]张梅恒,张冬波。加强高师物理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教育[J]。高师理科学刊,2005,03:102-104。
[4]赵兴华。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326。
[5]李转,李萍萍,潘学琴,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衔接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1:160。
[6]吴志颖,张代丰。力学教学中启发式单元结构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258-263。
[7]张存智。对力学教学中“解题难”问题的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1:67-69。
[8]赵波。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普通物理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9]刘兆龙,罗莹,胡海云,“物理教育研究”及其对美国高等学校物理教学的激励[J]。物理,2014,07:478-482。
[10]唐学明,张海燕。实物调动大学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J]。赤子(中旬),2014,03:127-128。
[11]蒋宣文。地方高校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咸宁学院学报,2012,06:135-137。
[12]赵婷婷,冯中营,王爱国。大学物理实验中DIY学习方法的应用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2,06:104-105。
[13]王憨鹰,惠玉香,王国章,黄晓峰。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自主学习大学物理的影响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5,02:73-76。
[14]王琼辉,谢佳,王婧。浅谈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昆明学院学报,2015,03:52-55。
[15] Sandor M Veres,Aron G Veres,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in an Autonomous Physical Agent Architecture[J]。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 2007: 4013。
[16]Sandor M Veres, Aron G Veres。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of Skills in Autonomous Physical Agents[J]。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 2008: 412。
[17]Elizabeth Steyn, Piet J Ankiewicz, Ann Miiller。 A qualitative enquiry into learner experience of utilising concept maps as a learning method in physical science[J]。 Health SA Gesondheid: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Sciences, 1998: 43。
[18]Rubin F L,Judd M M, Conine T A。 Empathy: can it be learned and retained?[J]。 Physical Therapy, 1977: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