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助学贷款救助的学生有限。一方面,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无需担保或抵押学生就可贷款,风险高,银行需承担较高的成本,因此会减少学生贷款批准。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有12。48%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繁琐,有10。68%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的政策不够优惠。[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
此外,助学贷款还款方式不合理。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是学生毕业后1-2年,6年内还清贷款本息。据统计,有24。21%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还款方式不合理,[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由于刚毕业学生收入较少且不稳定,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比较短,还款方式单一,导致毕业后的学生还款压力大,导致发生违约现象。
(3) 勤工助学难以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高校提供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大多都是些劳务性的工作,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校内的勤工助学由于高校的经费来源有限,贫困大学生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也较少,贫困大学生付出的劳动难以与所得的报酬成正比,降低了学生勤工助学的积极性。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来源渠道不广泛,使学生与企业的联系较少,此外校外的工作岗位缺乏高校的监督、管理,容易存在劳动纠纷和安全问题,造成贫困大学生不愿或不敢参加校外的勤工助学。因此,校内和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无法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
3、 救助方式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 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协调
一方面,在1998年为了减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开始进行高等教育改革。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比上年增加49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1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51。32万人,增幅47。4%。[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0-05-30]高校招生扩张势必导致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建设高校的新校区、配备设施等,因此高等教育学费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学费的上涨对于贫困家庭影响很大,贫困生问题由此逐渐凸显。
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012-2016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良好势头,见下图1。3,201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6。3%。但是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0。465,超出了国际公认的收入差距警戒线(0。4),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因此高等教育学费对于来自农村地区、中部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经济负担重,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学生选择到消费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上学,他们的贫困程度更加明显。[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02-28]
图2。1 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来源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教育事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以教育事业为支撑。我国因高等教育改革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然而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脚步却不协调,财政对于教育救助的资金投入有限。2016年,普通高校资助总金额955。8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469。35亿元,财政投入中,中央财政285。93亿元,占高校救助总额29。91%,地方财政183。42亿元,占高校救助总额19。19%(见下图2。2)[教育部。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7-03-14]。财政拨款是教育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对高校教育救助资金投入所占比例很大,但财政投入的资金有限,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救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