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文献综述(10)

时间:2017-01-05 15:33来源:毕业论文
套价软件普及以后 三文算量软件 套价软件普及以后,工程造价人员在工程量计算上所花费的时间比例也就快速攀升。有资料显示,整个造价编制工作中,



套价软件普及以后
    三文算量软件    套价软件普及以后,工程造价人员在工程量计算上所花费的时间比例也就快速攀升。有资料显示,整个造价编制工作中,花费在工程量计算与统计的时间占50%~80%。现代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造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计算工程量已很难胜任。因此,三文算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始越来越受造价人员的青睐,通过软件直接建立BIM模型,利用参数化模型进行三文扣减计算,直接生成各个构建的工程量信息。算量软件的推广与应用,标志着BIM进入5D时代(三位空间+进度+成本)。如广联达算量系列软件。
后文结合崇明钢筋算量的实例,更为深入的探讨BIM模型对造价管理的优势。
3.1.2 造价组成的关键要素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价和量,即基本构造要素的单位价格和相对应的实物工程数量。
项目总造价=∑(价*量*消耗量指标)
在传统造价模式下,基本子项的工程实物量信息可以通过2D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统计得到,直接反应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内容;而基本子项的单价信息亦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直接费单价和综合单价。直接费单价是只考虑与该子项直接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资源的消耗,是分部分项工程单位价格,即定额计价模式;综合单价是指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风险费,是完全价格形式,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全过程造价控制,特别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牵涉到进度款的支付以及变更签证时,要求造价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不停地统计、拆分和组合各阶段工程量数据,向各管理条线提供数据,其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极其庞大的。建筑工程的单一性生产特点决定了每个项目都有一套新数据,类似制造业的BOM (Bill Of Material),是没有标准可循的。手工计算工程量数据已很难适应全过程精细的造价管理和工程各条线管理的需求。
建筑工程从其简单的物理属性来考虑,就是数以千计的建筑构件的有机结合体,其涉及到各种材料、设备以及劳务关系,包含了大量的价格信息。2007年,中建八局上了Oracle的ERP系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其整个编码体系已经扩展到近100万个,以目前的情形极易导致ERP崩溃。而且,在目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种原材料或者产品价格都随时间、地域快速的变化。加之建筑业价格信息存在严重的不透明性,造价工作人员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建材信息网或者定额站完成价格信息统计和汇总,并编制准确的造价文件,已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消耗量指标是以社会平均技术水平、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为基准编制的,有的地区还依然使用十几年前的消耗量指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些指标已完全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
3.1.3 传统造价管理的局限性
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工程造价组成的关键因素,对没有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即传统的造价管理的局限性,进行如下总结。
1)与市场脱节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静态管理与动态跟踪调控相结合的造价管理模式,即各地区按照本区域社会平均成本价格以及平均劳动效率编制工程预算定额和消耗量指标实行价格管理,然后分阶段动态调整市场价格,按月份按季度发布指导价或者信息价,定期不定期的公布指导性调整系数,据此编制、审查、确定工程造价。
建筑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工程造价估算困难,再加上我国工程造价信息严重不透明,导致我国建筑业市场混乱、集中度低以及行业利润下滑。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价格信息巨大,包括材料、设备、人工、租赁以及分包等,各种产品材料的规格、型号也千差万别。这样规模的数据信息面前,仅靠建材信息网公布季度或者月度中准价是远远跟不上市场的波动。在消耗量指标方面,我国还沿用前苏联定额模式,然而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建筑业新工艺新材料日新月异地涌现出来,专家编制的定额数据可能在发布的第二天就已经过时了。即使现在的清单模式,各个企业拥有的所谓的企业定额也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定额指标,如上海地区一直沿用93定额。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文献综述(10):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