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1 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
目前,我国造价管理体系还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概预算定额法,实行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是按工程形成的阶段分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行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估算、概算、承包合同造价、施工预算、竣工结算等,即全过程造价管理。如图3.2所示:
图3.2 全过程造价管理
3.1.1 造价管理的历史演变
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结合建设工程自身特点,总结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合理地确定造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企业经营成果。
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是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工程进度款结算以及竣工结算等。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在方案优化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方法或措施把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限额以内。如图3.3所示:
图3.3 易达投资增值曲线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发生巨大改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计价模式和计价工具。
1)计价模式
不同的经济时期,建筑产品表现出不同计价形式、不同计价主体并且有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建国以来,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国家调控价”。
表3.1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市场
时间 关键词 具体内容
建国初期 凭经验估价 我国建筑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预算定额和消耗量指标国家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工程造价人员按照施工图纸手工计算工程量,仅凭经验以及市场行情估算工程成本。
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国家定价 我国工程建设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按计划统一分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统收统支,产品价格只是经济核算的手段,实行国家定价方式确定建筑产品价格。
市场经济建立之初 预算定额指标 我国建筑市场开始实行预算包干价格和招标投标价格两种形式并存的政府指导价模式。由政府统一制定预算定额和单价,按照正常施工条件,以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水平,在平均技术装备条件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劳动消耗量作为建筑行业统一的预算定额指标。
2003年 工程量清单引入 全国标准定额工作会议提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打破了一直沿用的定额计价模式,实现“量、价、费”分离,引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导的价格机制,并在政府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调控下,实现了政府宏观调控计价模式。
2)计价工具
根据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业的推广与应用,我们可以大致将建设工程计价工具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手工计算、套价软件以及三文算量软件。
表3.2 建设工程计价工具表
阶段 关键词 具体内容
计算机未普及前 手工计算 造价工作人员完全对照图纸手工计算工程量,结合预算定额和市场行情,根据造价计算规则手工编制预算报表,形成工程造价资料,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劳动强度较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套价软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建筑业的深度结合,推动了计价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由于我国各地定额不同以及市场准入门槛较低,造成各个省市都有当地的套价软件,如兴安得力、易达造价、广联达、Excel表格等等。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文献综述(9):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79.html